前几年,情怀很流行。以至于,如今我一说貌似有点抒情的话,就会被人打断,说,我们不要情怀。
我不知道情怀一词流行时,大家都说了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专研如何才可以让自己的设计不被人改来改去。这真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所以,我错过了大讲情怀的时机,如今我在为我们的产品设定一个POV的时候,总会被人误以为我在讲情怀,而且讲得如此不合时宜。
我不知道人家讲的情怀跟我想说的POV是不是一回事?Point of view这是我在coursera上读交互设计课程时候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当时,一个同学先与我开始了毕业项目,过了好久,我问他进度,他说很难,一直在思考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当时正在死磕R语言,几度放弃,听他这么一说,更是心惊背后发凉。他当时就卡在这个POV了。好在我看过《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我理解POV就是战略层,也就是产品的社会价值或者叫商业目的,又或者叫产品理念,公司愿景......
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都是直接跳过这一层的。上头告诉你要做,也没说为啥要做。大家都想着可以赚钱就做吧。第一次考虑这么高层次的问题,我还有点小激动呢。经过几天的用户访谈之后,我确定了需求,然后提出了自己产品的POV:做一款会遗忘的聊天应用,用于提高小学新生家长跟教师沟通的效率。很兴奋,广告语都顺带想出来了:够智能会遗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去思考战略层的事情,只是认为自己需要知道战略层的输出就好了。我最初的理解是所谓战略,很少有团队会有策略上的考量,实际点也就是个目标吧,虚一点也就是公司愿景。
当我真正去观察用户,去理解她们的行为,灵光就乍现了,我就形成了自己的POV。一切都那么真实,也是那么自然。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再也不用为工作中,没人给我战略层的输出而感到苦恼了。我自己可以。于是,我尝试了为伯索云学堂做了一个POV:一个简单的工具,帮助教师们找回知识分子的傲骨。顺带再来一个广告语:有知识就足以撑起一身的傲骨。
有了POV,然后再去圈定范围层,事情就变的容易多了。依然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做项目时,范围层也是不明确的,导致做了很多无用的功能,造成后续环节的很多工作被浪费掉了。项目最终陷入混乱,团队也缺乏激情。
我认为做产品还真的需要一个POV,它可以让团队更有凝聚力,目标也更明确。也会让用户和潜在用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用营销人的话说这叫撩情绪。不为别的,就为产品以后的宣传广告语,我也觉得应该先有个POV。
假如情怀可以等同POV的话,我认为做产品也好,做项目也好,还是都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