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丫蛋----替天行道
其实我觉得这个作品的头还是开得挺好的,不管是喜剧效果还是人物设定,都还挺出乎意料的,但是作品整体有些散,总觉得后劲不够,开了个大头,没圆上。
其实我觉得辽艺想细心地关注一下细节,但是没有贯穿始终。首先,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下,宫里那个不得人心的奸臣指的应该是蔡京,所以他们提到的蔡琴、蔡明、蔡依林的确都是姓蔡,这是我理解他们关注细节的地方,我也能理解蔡依林是为了和之后的三十六计呼应,作为包袱,但我可能不太能接受小品传递一个错误的史实吧。如果不明确说北宋末年,就说某朝某代,我不介意他们瞎编任何内容,但是说了,就要做到。而且,也不存在影射的必要,毕竟北宋离我们相当遥远了,我们不会因为客观评判北宋的历史受到迫害,所以这个点我觉得是设计得不好的。
其次,就是青面兽杨志,虽然《水浒》是小说,这个人物任意改编没有太大问题,但鉴于《水浒》的知名度,如果编得太离谱还是会有些让人接受不了吧。我没看过《水浒》,对于这个人物也只有一些现学现卖的知识。小说中的杨志护送给蔡京的生辰纲,正是因为下了蒙汗药的酒才被劫,不得已落草为寇,所以,作品让他护送生日礼物、经历酒店劫财还是挺关注细节的。没有认真到底的细节其实还挺多的,不计较杨志的性格完全没有体现,或者杨志其实该是运送小队的主心骨等等,只想提一提那个看着应该是领导人的公公,这也是我觉得作品还有挖掘空间的情节。按照原著小说,杨志的团队应该没有类似角色,作品加这个人物没什么问题,不过我觉得得有故事,公公怎么加入的团队和侍卫的关系。我这么说是因为公公和侍卫的互动其实挺有爱的,每次做决定前都要问,但是每一次都是做相反的决定,这种傲娇总觉得关系不一般,还有个小细节就是玩敲七胜利时,公公溢于言表的喜悦除了通过自己的表情、语气来表现,他总要捶身边的侍卫,分享心情,如果可以把这两个人的故事线再丰满一下,或许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或者,作品其实可以直接放在某朝某代,然后也不要用杨志这个人物,纯虚构的时代背景会有更大的编故事空间,不然反而会被这些设定绑住了手脚,故事都说不清楚。
程野父女三人演的就是崇拜梁山好汉、关心民间疾苦、想要替天行道的酒家,结拜是为了同生死的逻辑我其实不是太理解,因为家人也完全可以,不过以此产生的笑点作为开头,我觉得效果还是很好的,包括三个人的互动,父亲想着一出是一出地爬上爬下,女儿、女婿虽然一脸无奈地看着,还是陪着他闹、扶着他上蹿下跳,就觉得那种氛围又好笑,又符合人物的关系设定。其实剪辑版剪了句我觉得还挺重要的首尾呼应,结尾王龙继续叫大哥,程野的回答是“打你小嘴嘴,人都走了,叫爹”,个人觉得喜剧效果很强,同时就觉得整个作品所有的大哥,老妹等称呼,都是为了最后这个包袱的铺垫,这条线做得还是挺认真的。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较真啊,看第一期贾冰的作品的时候,我就很想知道为什么一开始的“芝麻开门”能打开保险柜,或许这个情节不重要,但我觉得是有交代的必要的,也能再抖个包袱什么的。而这个作品中有一段就是交代不合理的情节的发生原因的,就是喝下第一碗酒为什么没倒、以及没下药为什么害怕,虽然很碎,也没什么逻辑,但至少记得圆上了,我其实还挺想表扬这一点的。
作品的喜剧效果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虽然包袱大都比较碎,但是演员自身的表演风格很鲜明,很抓人眼球,现场效果感觉应该不错。
孙建弘----百家笑谈-戏曲
我之前就说过我不是太喜欢脱口秀,因为我觉得很多脱口秀虽然有主题,但还是让我觉得是很多段子的堆砌,包括上一期,我也觉得主题没有那么集中,但这一期,除了课前小故事,其它内容倒是结合得很紧密。
作品的喜剧效果其实不是太戳我,不过我觉得好不好笑并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吧,毕竟大家的笑点也不一样。戳我的应该只有厚底靴子和课前的小故事吧。小鸡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新段子啊,我是第一次听,觉得有点冷,但是很好笑,在第二、第三次听也依然觉得挺巧的,所以我对这个开头还是很买账的。其它笑点就觉得有点小生硬,尤其是用《青春修炼手册》说拉山膀那一段,因为我自己会跳被称作戏曲舞蹈的古典舞,就觉得山膀和音乐结合度也不高吧,最后的亮相点倒是掐得不错。
作品主体部分是将戏曲中的一些小知识和流行文化中的点做结合,我觉得是很好的普及途径。其实我觉得普及的点还可以多一些,比如说到杀马特那段的时候,拿出的一张戏曲演员的照片,可以提一下那具体是什么角色,能抖包袱再抖一个,不能也就是一句话,不会占用太多时长,包括结尾画的脸谱,也可以适当在歌词里或者歌前介绍。
稍微提一下对图片的使用吧,会觉得表现效果有些单薄,脱口秀也好,小品也好,毕竟还是要看表演的,所以我不是太喜欢看到作品里出现图片产生的笑点吧。
可能是我特别容易被感动哦,最后的《灯笼裤儿》特别打动我,就觉得情感很真挚。第一次听觉得就是建弘自己说的戏曲人的情怀,多听几次觉得不尽然,当时显腿粗的灯笼裤现在觉得那么舒服,像不像曾经嫌难看的校服?现在我们多希望回到穿着的时候。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舞校、戏校那样三九练到三伏、天天吊嗓子、拉软度,但我们也有同样的当时盼着快结束、现在想重来的青春,我们也是那样吃着苦、打闹着。我们或许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专业,就像戏校毕业的建弘做起了喜剧,但对于过去,我想我们应该是有怀念、不舍的。我可能过度解读了,但这是我听完的感受,其实看作品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吗?
我很喜欢四个助演油彩画一半的设计(丑角好像画了全部?),我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有想法的也希望和我交流。我觉得没画的半张脸代表放弃,代表选择了其它和戏曲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的行业;画了的半张脸不知道是想表达坚持还是怀念,因为我觉得都说得通,歌词里有提到坚持,但是如果不得已放弃了,怀念也是最好的态度吧。
孙涛----这是怎么了
这个作品和孙涛之前的《全都忙》有些类似,变换了一下时代,因为是以前的作品,稍微会有些失望吧,不过如果可以把老作品演出新的味道来,也是本事。
这个作品本身不是太戳我吧,就觉得包袱相对容易预测一些,口误和那些拗口的名字也不是第一次见,让我留下印象的应该就是嫣嫣被助理叫醒时一声小猪叫之后边擦口水边问的“开饭了?”,就觉得挺可爱的。孙涛的“好呀好呀”是从接经纪人电话开始的口头禅,后来面对导演的催促也说了几次,个人觉得这个小特点倒是可以做成人物的特点来贯穿始终,不然和嚣张跋扈的嫣嫣相比,孙涛的角色稍微有些平淡。
孙涛的表演有个小细节,走戏的时候被导演抢了2次手机,催着说台词,他的表情、语气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委屈,还是值得表扬一下的。个人觉得嫣嫣的人物形象有点不明确,一会嚣张,一会又特别听导演话,而且也没什么转变的契机,觉得稍微有些奇怪。
孙涛的出场个人挺喜欢的,乌云密布中的盖世英雄,觉得场面还挺震撼,挺漂亮的。
剪辑版剪掉了一个个人觉得影响主题的情节,就是导演在走戏期间也接了个电话,是说他卖的面膜被顾客退货的事。关于作品的主题,后采里孙涛自己也提到了,就是导演疯之前的话,“不要让手机左右我们的生活”。怎么说呢,我其实觉得这个作品让我看到的就是片场乌龙百出的场景,一定要让我说一个主题,我也会觉得表现了一个从导演到幕后都不踏实、不认真的摄制组,即使听到了孙涛的创作理念,也不是太能说服我吧。
贾冰----爱的专车
作品27分钟,其它小品基本在20分钟上下,其实也没长多少,不过让我感觉挺长的,作品的主线相对还是清晰的,可能情节还可以再紧凑一些吧。开头那段打嗝接电话,我觉得挺好笑的,那段台词的快慢感觉点线结合得很好,但是其实除了贡献笑点、交代专车司机身份外,并没有太多和主线有关的内容,感觉完全可以再精简一下。
之后的三拨乘客,虽然是独立的故事线,但都和主题“孩子”有关。第一位醉酒乘客的情节还挺精炼的,而且喝醉的原因也和孩子有关,临走时还拿了贾冰找儿子的公益小卡片,为之后埋下了伏笔。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啊,我没听说过大北监狱,查了一下发现还是沈阳,甚至辽宁省都有名的监狱呀,所以这个包袱我一开始没怎么get到,不知道其他观众的情况?
第二拨乘客是一对闹矛盾的小夫妻,这一部分我觉得处理得比较拖沓,虽然喜剧效果不错。颠来倒去说了半天,其实矛盾就是妻子嫌丈夫不关心家里、不关心孩子,但是从两人的性格特征来看,感觉更像是属虎的妻子跋扈,老挨打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受压迫的感觉呀,所以稍微有些不舒服吧。贾冰的劝感觉也没什么建设性啊,怎么就说服小夫妻了呢?
这一段处理得比较用心的是和主线的联系程度,除了通过小夫妻的嘴说出了走失儿子的特点,还有一个小伏笔,真正让贾冰下定决心好好劝这对小夫妻的原因在于妻子说的“他不管孩子”,贾冰瞬时就来了个急刹车,自己孩子不见的父亲,最看不惯别人不管孩子。
第三个客人是作品的高潮,无论喜剧效果还是剧情发展,都还挺出乎意料的。贾冰的小情绪处理得特别细腻,听歌时的无语,被要求评价的欲言又止,以为找到儿子时的欣喜、激动,当他不停地举例说明时,我真的为这个角色开心,守得云开见月明。所以喳喳否认时,贾冰的难以置信,急得快要哭出来,还不停地辩驳喳喳可能是不知道,检查完后,从天堂到地狱般懵了的样子,语无伦次,艰难地放开喳喳的手,说的“再见”,都更加刺我的心,可惜,贾冰笑着的那句“希望天天有,失望天天来”,最后还是一语成谶。
其实喳喳走后,贾冰的那段演绎让我有些失望,可能太入戏了,反而表现得没有层次和变化,他给我的感觉是隐忍地哭着找回希望,吸鼻子的声音也感觉太重。个人理解这里的情绪变化应该是从懵的状态中反应过来,从隐忍到崩溃地哭,慢慢平静,然后重新找回希望。找回希望我是从贾冰上车之后的表现读出来的,他擦干眼泪后有一个放手刹的动作,贾冰开专车是为了找儿子,所以当他再次发动汽车,我的理解是他打算继续去找儿子了。
所以这也是我觉得结尾大屏的画面不合理的地方,当然这可能是我的个人理解。作品的结尾,屏幕上放的是好多的寻人启事,可能很震撼吧,但我觉得对希望这一点的表现就弱了,贾冰本身放手刹的动作就很难察觉,所以需要背景的配合来表现专车还在走,儿子还在找,希望也还会来。可能团队是想把情感和故事说大一点吧,但我反而觉得focus在贾冰这一位父亲身上,把他的情感历程说清楚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染力吧。
稍微揪个小细节啊,贾冰的孩子4岁走丢在小夫妻那段提过,喳喳4岁走丢可没提过,但贾冰第一次举例说明时,直接就说了出来,有点上帝视角了。
如我之前所说,三拨乘客是三条独立的故事线,就像郭德纲说的,一个作品演完,可能最早的情节观众忘了,所以个人觉得如果之后的情节对之前可以有所提及,或许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结尾安慰喳喳,也是安慰自己,可以言简意赅地介绍之前送过的客人,甚至抖个包袱,然后说他们都答应帮忙什么的,不仅让故事线tangle 到一起,也会给作品带来希望。我觉得这个作品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多年如一日找儿子的父爱、心酸,更重要的是希望,是即使“失望天天来”,也依然天天有的希望。
个人觉得这个作品和贾冰的办公室系列还是有挺大不同的,虽然贾冰还是那个一惊一乍的贾冰,同样的表演风格,因为从老总到专车司机的身份转换,还是可以感觉出一些小变化。可能是因为贾冰的表演风格吧,感觉他塑造的角色性格总是不够鲜明,或许不是不鲜明,只是容易被他特有的节奏、包袱所掩盖。作为专车司机,常年一个人,和导航说相声,遇到人就话痨,我觉得还是挺正常的,只有发现夫妻吵架,还硬搭话的那一小段觉得稍微有些生硬吧。贾冰的角色应该是善良的,因为第一个乘客醉酒,他本想送他回家;是热心的,积极地劝说吵架的小夫妻;是坚强、有恒心的,十多年不变地找着自己走失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是很美好的,但贾冰感觉还没有塑造出这个人物的性格棱角来,还是有点停留在表面吧,当然剧本本身可能也没有太注重性格吧。
贾金金、冯秦川----你的名字
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作品,可能是我的问题啊,我看完作品总有种是金金害死花花的感觉,虽然我知道即使没有金金的穿越,花花那天也会死,这是既定历史。情感比上一期的作品大,但我反而觉得没有上一次打动人,打磨也感觉没上一期细致。
看剪辑版的时候就觉得故事没说清,本来以为是剪辑的问题,但是完整版也没说清啊。秦川以花花的名义活下来的理由是她自己的一句台词“英雄的名字不该被忘记”,这个逻辑我姑且接受,虽然我不太赞同放弃自己名字的做法。再结合金金穿越后说没听过她奶奶提过“秦川”这个名字,那说明虽然秦川一直给孙女讲过去的事,但她也没给孙女讲过花花牺牲的故事呀,那这和忘记花花有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我的意思能不能被理解啊,就是英雄被记住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而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记住花花,该记住的也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为了保护情报而牺牲,所以我觉得秦川做的有些本末倒置。
第二点,金金穿越成了花花,到底是单纯地以花花的身份经历了一遍那段历史,还是在说其实金金是花花的孙女,花花牺牲后,秦川收养了她的儿子,后来有的金金?我个人不倾向收养的情节,因为没有其它的解释、铺垫,那如果是前一种解释,为什么金金和花花会长得一样?我能理解是剧情需要,就觉得有些不合理吧,这么设计也可以,那就应该有更多说明花花和金金不一样的情节出现,比如作品里秦川说花花成天瞎放东西、咋咋唬唬,感觉可以改成花花本身是特别严谨、靠谱的人,这样和金金本身爱开玩笑,并且穿越回去搞不清状况的状态形成对比,还能贡献一些笑点。
另外是几个细节。个人觉得任何人穿越到过去,即使一开始搞不清状况,也不会大喊“我是地下党”吧?这个角色的咋咋唬唬感觉表现得有些过。其次,楔子部分,秦川说小胖子长得像我初恋,主体部分的确出现了一个德纲同志,但是一点爱情戏码都没呀,我不觉得需要完整的爱情故事,但至少需要一些爱情元素来支撑前面的台词,电影都要求弹无虚发,小品更不应该有走空的台词。楔子部分的另一句台词,“一个表情、眼神就能确定同志”,在作品里就有所体现,这个还是要表扬一下的。
演员的表现一如既往地没有问题,只是剧本的情节值得再打磨吧;喜剧效果方面,有几个比较精彩的包袱,但是整体感觉不密集吧。所以这一期被淘汰,我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