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选集,结集2500年前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305篇,举其整数,省称“诗三百”。
《诗经》首先是文学作品,是诗歌创作;其次是儒家经典;第三是真实可靠的古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诗经》产生的时代和地域
《诗经》各篇,一部分由王廷乐官制作,一部分由公卿列士献诗,还有一部分由十五个国家和地域采集,集中到乐官整理加工。最早的产生于西周初期,最晚的创作于东周春秋中期。产生的地域,一半在王畿,一半在现在黄河流域的大部和江汉流域的一部。
颂40篇:《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庙堂祭祀乐歌,产生于西周初期一百年间,主要出自史官和太师的手笔;《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祭祀歌曲;《商颂》是宋国的祭祀乐歌,其制作时间有争议。
雅105篇:《大雅》全部是西周作品,主要是朝会乐歌;《小雅》基本是西周后期作品。
风160篇:绝大多数是春秋初期至中期的诗,一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豳风》的时代问题争议较大;《二南》旧说分歧较大,今人考订其为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这段时间。
3、风、雅、颂
颂:“颂”“庸”古通。“庸”即“镛”,是一种大钟,钟声缓长,宗教仪式常用钟器伴奏。《颂》诗篇章简短,多无韵,不分章,不叠句,由大钟伴奏,配合舞蹈,是诗、歌、舞三合一宗教性祭祀乐歌。
雅:释为正,古今“雅”“夏”通用。周王畿一带原是夏人旧地,周人有时自称夏人,王畿为政治中心,其言称为正声。雅言就是标准话。宫廷和贵族用的乐歌要用正声,雅乐就是宫廷和贵族用的正乐。
风:自古以来,对“风”的解释有十三种之多。今学术界普遍认同:风的本义是地方乐调,国风就是各国的土乐。
风、雅、颂三类诗是以它们各自不同的乐调来分类的。这种编排体制最初有其实用意义和科学性,但因时代古远,古乐失传,人们对它的编排体制便不容易明了。
4、诗入乐
三百篇全是乐歌,古时已有定论,“诗为乐章”,自汉至唐,并无异见,都认为《诗经》全是乐歌。南宋程大昌提出“诗有入乐不入乐之分”,朱熹、顾炎武等附会以“风雅正变”,提出“变风变雅都不入乐”。近人顾颉刚等辨订诸说,论定三百篇全入乐。
5、风雅正变
“风雅正变”说,最初见于《毛诗序》,东汉郑玄《诗谱》加以发挥,把歌颂周室先王和西周盛世的诗,称为“诗之正经”,把那些众多产生于衰乱之世的讽刺诗和爱情诗,称为“变风”“变雅”。“变”是不正的意思,指不合诗的正统。朱熹、顾炎武均持此说,认为“变风”“变雅”不是“诗之正经”,因而不配入乐。
6、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毛诗序》载:“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朱熹《诗集传》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7、笙诗
《诗经》有诗305篇,篇目311篇。在《小雅》部分,有6篇有目无词:《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它们被称为“笙诗”。笙诗是用笙这种乐器吹奏的乐曲。关于笙诗,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汉学提出“有义亡辞说”,宋学提出“有声无辞说”。
8、三百篇是贵族修养教科书
孔子创办私学二百多年前,三百篇就已经广泛流传应用。一是应用于贵族生活各种典礼仪式,二是应用于歌颂和讽刺,三是赋诗言志,应用于社会政治交往。列国办外交,往往通过赋诗言志,用比喻或暗示的方法表达彼此的立场和意见。赋诗成为外交官员必须具备的一种才能。
9、孔子与《诗》
传习诗三百篇的,在战国时期不只儒家,墨、法、杂家等均习诗,唯儒家对《诗》的传习最为重视。
孔子开创儒家诗教。《论语》记载孔子论诗十余处。他提出“兴观群怨说”“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也”“不学诗,无以言”等论断。《史记·孔子世家》提出孔子删诗三千到三百,不确,但公认《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和删定过的。
《孟子》引诗三十三处,《万章》(上、下)分别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论,为后世说诗的指导理论。《荀子》论诗七处,引诗八十一处,以“引诗为证”的方法,体现他创立的“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
10、汉四家诗
汉代传经注重家法,传《诗》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属今文学派,古文学派只有毛诗一家,且晚出。
鲁诗,流传于鲁国,鲁人申培所传,有《鲁故(诗训故)》《鲁说》(弟子编)等流传。盛于西汉,西晋时失传。齐诗,流传于齐,齐人辕固所传,景帝时辕固立为博士。西汉后期盛行,此派衰亡最早。韩诗,主要传于燕、赵之地,燕人韩婴所传,文帝时立为博士,著有《内传》《外传》等,均失传,今本《韩诗外传》是后人伪托。
11、毛传和诗序
毛诗由毛亨、毛苌所传,即大毛公、小毛公。传说荀子诗学承自子夏,毛亨承自荀子。他在西汉初期开门授徒,著《诗故训传》(后简称《毛传》),又传于赵人毛萇。
西汉时在民间流传。东汉后期,今文经学衰落,古文学派崛起,毛诗立于官学,取代三家诗。王充、班固、贾逵、郑众、马融、许慎、郑玄等,都是古文学派大师。后今文三家散佚,毛诗独传至今,今本诗经均是毛诗。
12、郑玄《毛诗传笺》
郑玄是东汉末年古文经学大师,兼通今文经学,他遍注群经,兼采今古文说,实现今古文经学的融合,创立郑学。
郑玄以毛诗为本,为《毛传》作笺注,采录《诗序》,兼取三家可取诗说,作《毛诗传笺》,简称《郑笺》,为两汉《诗经》研究集成性著作,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又有《诗谱》一卷,列举《诗经》各篇世次。
13、《诗经》博物学发端
三国吴人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专门考释《诗经》中的草名105种、木名75种、鸟名39种、兽名67种、虫名29种、鱼名20种、各种器用名300余种。是名物疏释的开辟之作,是诗经博物学的发端之作。
14、孔颖达《毛诗正义》
唐太宗开始经学统一工作,先是组织力量撰成《五经定本》,又任命孔颖达等一批学者分工撰述五经义疏,公元652年完成《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定本。
《毛诗正义》七十卷,孔颖达总其成,又称《孔疏》,由三个部分合编而成:(1)《毛诗传笺》加上《孔疏》;(2)陆元朗(德明)《毛诗释文》;(3)颜师古考定的正本。颜师古撰《五经定本》,完成五经文字统一工作。《毛诗正义》属于严格的汉学体系,汉学《诗经》就此固化,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5、宋代“废序”运动
毛诗有序。首篇《关雎》之前,有一段较长的序文,作《关雎》题解又概论全经,以下各篇均有一小段题解式的序文。宋人把概论全经的长序文称为大序,其余各篇序文称为小序。
宋人发起“废序”运动。欧阳修撰《毛诗本义》十六卷,指摘《毛传》《郑笺》,批评《诗序》,开创宋学自由研究学风。苏辙、郑樵、程大昌、王质等均对《诗序》提出质疑。此风发展到极致,是朱熹三传弟子王柏撰《诗疑》提出删诗32篇。
16、朱熹《诗集传》
朱熹早年接受汉学,后受郑樵启发,主张废序。他在宋学批判汉学和宋代考据学基础上,著《诗集传》,是宋学《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其进步,一是批判继承汉学《诗经》研究成果,有重大革新和发展;二是初步用文学观点研究《诗经》;三是以求实精神考证文字训诂,注意韵读,注疏简明扼要,体制完备。
17、明人作伪,清人辨伪
明人不读书,《诗经》研究乏善可陈,反倒出现《诗传孔氏疏》(又名《子贡诗传》)、《诗说》(又名《申培诗说》)两本伪书。明人近百年不能辨识,可见学术空疏。直到清初毛奇龄撰《诗传诗说驳义》,证明是丰坊造伪之书。
18、王夫之《诗广传》
一代大儒王夫之也曾遍注群经,对《诗经》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做了大量研究,是清代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研究第一个人。著《诗经稗疏》四卷,是疏释《诗经》的著作;《诗广传》五卷,是读《诗经》杂感,宣传社会改良思想;《诗绎》是专门研究《诗经》的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是诗论,有关于《诗经》艺术的见解。《诗广传》影响最大。
19、清代新汉学《诗经》研究
清人提倡复兴汉学,以复古为解放,要求脱离宋明理学桎梏。清初疏释《诗经》著作,主张宋学汉学通学,后汉学压倒宋学。乾嘉时期以古文经学为本的考据学派,对《诗经》文字、音韵、训诂、名物进行考证。道咸以后今文学派,搜辑研究三家诗遗说,发挥微言大义,宣传社会改良主义。
新汉学内部又有今文学与古文学的斗争。超出宋学、汉学以及清今文、清古文各派斗争之外,还有姚际恒(撰《诗经通论》)、崔述(撰《读风偶志》)、方玉润(撰《诗经原始》)等独立思考派。
20、胡适是《诗经》现代研究开山人
胡适专题论《诗经》的文章有:《论<诗经>答刘大白》《诗三百篇言字解》《谈谈诗经》;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专著中也有论述。
他较早打破“经书”的概念,提出《诗经》不是圣贤遗作,也未经孔夫子编著,是“慢慢收集起来的一部古代歌谣总集”;要求推倒经说,当作古代歌谣重新研究;认为两千年《诗经》研究史是“一笔糊涂账”,应该进行一次清算,从异文校勘、音韵研究、字句训诂、见解序说四项来总结。
21、古史辨派的研究成就
胡适在二十年代后期提出“整理国故”,顾颉刚领导的古史辨派取得较大成绩。关于《诗经》,提出“《诗经》是古代诗歌总集,包含着大量的民间创作”;古史辨派支持孔子非删诗说;顾颉刚论证三百篇全部入乐,否定宋儒说法;对风雅颂的分类和编排体例,对三百篇在春秋时代的流传和作用,也有精彩考证。
22、郭沫若《诗经》研究
郭沫若1923年出版《卷耳集》,是《国风》四十首情诗今译,也是第一本《诗经》今译。他1930年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5年出版《十批判书》《青铜时代》、1952年出版《奴隶制时代》,都把《诗经》作为古史资料进行分析,并运用于历史科学领域。他关于《诗经》时代、编订、文学价值、史料价值以及解释诗篇内容的许多论点,有广泛影响。
23、闻一多是现代《诗经》研究大师
闻一多《诗经》研究著作有十种:《风类诗抄》《诗经新义(二南)》《诗经通义》《诗新台鸿字说》《高唐神女传说中之分析》《姜螈履大人迹考》《说鱼》《歌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匡斋尺牍》等。
闻一多从文学史等广阔视野来考察诗歌的起源,认为诗与歌本是不同的,两者合流产生了《诗经》;提出要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来看;认识《诗经》真面目,一是要读懂文字,二是要带读者到《诗经》的时代,三是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他创立《诗经》新训诂学,认为“训诂学不是诗”;主张用民俗学的方法研究《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