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在2至4岁,是宝宝从最初对物品摆放的位置,动作发生顺序,身边熟悉人物的出现,物品所有权等接近苛刻固执的要求到后来逐渐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种状态。
我们会发现宝宝会主动的把家里门口的拖鞋主动摆好,把家里的被子摆好等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宝宝的这种秩序敏感期培养他们把自己的衣物,鞋子,玩具等生活用品归类能够变成一个好习惯呢。让他做好这一点,不仅会让爸爸妈妈很省心,而且奠定一个孩子一辈子生活效率的基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效率是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开始养成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秩序敏感期的阶段,在孩子秩序敏感期里,宝宝透过观察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是培养孩子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的绝佳时期,宝宝最能学习环境的规则,他透过环境观察,了解环境所有的人、事物,他的一定规则状态,一旦这些规则的秩序感建立起来,这辈子他都是一个高效的人,大家想想,如果一个成年人花了很多的时间都在找物品整理东西,一直找不到他想要的这个状态,他就没有真正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他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宝宝这种特质,培养孩子整理收纳好习惯的绝佳时期,毕竟宝宝注意力和耐心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在此给大家提供三个关键的技巧,就以宝宝收纳玩具为例,事实上,有许多爸爸妈妈都问我同样的问题,孩子把玩具拿出来撒一地,收不回去怎么办?首先,第一步,在培养宝宝整理罐上面,数量不能太多以7至9个为宜,不要拿出超过九这个数字,对他而言都是有困难的,在认知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在短期记忆里,有一个七正负二的黄金数字,这就是告诉我们,最多可以记住九件事,很多宝宝就没有办法处理,他会倾向放弃我们经常遇到小朋友,把这些玩具撒的到处都是,不是他不愿意收,他没有能力完成,因此,我们每次让他拿出最多九个,最少五个,只要超过九,很抱歉,你要收回其中的一个回去,反正在外面的玩具只能有九个,当他有这样的一个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它很容易就可以把所有的九个玩具收回去,他收回到原来的空间,原来的位置,符合我们大脑运用了一个原理。
我们第二步要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个家,宝宝也有家,妈妈爸爸也有家,当然我们的玩具也有家,因此,如果你把他们要请出来,你就要安全的把他们送回家,就好像你邀请了七个至九个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我们也要确保他们安全的回到家一样,因此,这样宝宝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特质,愿意把他们所拿到的这些玩具能够一一送回家去。我我们能够运用这种方式,让他整理好他的玩具,接下来他就可以整理好他的环境,他周边的事物,未来他就是一个能够有生活效率的人。
三、当宝宝能完成7至9个玩具时,要表扬并奖励他们 ,鼓励他有更大的自由。哇,你每一次都已经能够把九个玩具安全送回家,那今天您可以拿11个好朋友,你可以邀请11个好朋友来陪你玩,当他知道原来他邀请出来的好朋友都要能够有能力送她回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宝宝明白权利和义务,基本上是对等的,你要有相对等的自制力,这是我们给孩子的一种正向激励,我相信你的小朋友会成为一个物,有定位物归原处,尊重自己,尊重环境,尊重他人的好孩子,这也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希望孩子在他人生的开始就有良好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不是大人强迫她做的,是他自发自愿,因为理解每个玩具都需要有一个家,就跟他自己需要有个家一样,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都需要回到自己家,让他透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照顾好她的环境,希望这样的小技巧能够帮助到您,能够建立起孩子在人生开始的阶段,透过良好的秩序感建立起人生的效率,而不是用控制惩罚的方式让她来做,他应该要做的事情,因为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形成他行为基因的一部分,变成他血液的一部分,他自然就会把事情做好,自然而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样的孩子就会更愉快,更幸福,更健康。
《9、早睡早起好习惯,让你的宝宝入园不焦虑》笔记
前面我们讲到了如何在秩序敏感期,帮助宝宝养成收纳自己生活物品的习惯。那么这一节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在秩序敏感期当中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我们如何让宝宝在上学之前能够预先培养和学校保持一致的作息,这样就会让他在上学的时候大幅降低分离焦虑。为什么我在这里要单独用一节课强调用好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作息的习惯,因为秩序感不仅是宝宝0~6岁这个阶段一个生命的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习惯和品质。从出生到6岁是宝宝培养秩序敏感期最重要的时期,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6岁以前能够养成,便能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都能收拾的整齐干净,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者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也很自然的有条理的安排和使用自己的时间,直到他参加了工作,他会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相对重要的,哪些是没有那么重要的,他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种能力可以成为终身受益的品质。
宝宝会对秩序产生极尽苛刻顽固的要求。玩具图书换了地方,别人坐了自己的座位,两块积木没有摆放整齐,他们可能就会有大哭大叫的这种情绪。如果我们父母能够理解,对宝宝而言,秩序感是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宝宝认为这个生活是有序的,应该有固定样子的,而这种秩序是恒定不容改变的,就能够在0~6岁帮助宝宝建立起他们的自律感和规则意识。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
我之前就接触过一个小朋友,小雨来幼儿园上英文课,他对英文课有极大的兴趣,妈妈总是早早的带着小雨来幼儿园,每次上课的时候,小雨总是聚精会神的跟着老师手舞足蹈,非常享受上课的每一分钟,但是上个星期四一堂英语课上到一半,小雨突然从教室里跑了出来,找妈妈说:妈妈现在可以去公园了吗?老师们觉得很奇怪,这时妈妈的解释让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早上妈妈忘了今天要上课,所以与小雨约定了今天要去公园,这时去公园的行为已经深深的印在小雨的头脑里。当妈妈想起来要上课的时候,就人为的破坏了与小雨之间的约定,这说明像小雨一般大的孩子对生活的秩序感已经强烈的表现出他的需求,对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安排。如果儿童错过了对秩序的敏感期,那么映入他眼帘的这种紊乱就会成为他发展的一种障碍。没有好习惯,就如同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所提到的,他玩过的玩具就随意让用过的东西没有办法放回原处,屋子里乱七八糟不知道收拾,大人总是要跟着屁股后面收拾的不完,这都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具体体现。
同样的,如果在宝宝的生活作息方面,宝宝没有能够做到准时准点的休息,那么对他的大脑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很难在学习上提高效率,更很难的集中精神去学习。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在台湾的幼儿园曾经担任过6年的幼儿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庭教育咨询师,常常会有家长到我的办公室来咨询一些关于学校或者孩子养育上的问题。有一次有一个妈妈就到我的办公室来,她说老师,我的孩子一到学校就躺在地上打滚,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是不是?宝宝对于早上的第一节英文课不感兴趣呢?我听到这里大家可能很难关联,到底跟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可能大家就会想这个孩子是不是有不专注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感觉统合的问题或者相关发展的情况啊。通常我们在面对孩子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要问三个基本的问题
第一,这个孩子吃的好不好挑不挑食。
第二,这个孩子的身高体重是不是达标。
第三他睡得好不好?
于是我就问妈妈,他通常晚上几点睡?妈妈一听到我问了这句话,突然愣了一下,然后吞吞吐吐的说他都比较晚睡,我说他有多晚睡?他说因为我自己都比较晚睡,他都依着我的时间几点睡,他说我都1点多才睡,特别可以想象一个三岁的孩子1点多才睡,7:00要起床,8点要到校,请问他怎么会有精神?早上能够好好的上课,难怪他会躺在地上打滚,因为他很累,他那个什么时候什么事都不想做,即便对一个成人来讲,12点以后睡觉都算熬夜了,何况是一个尚未发展完成的一个孩子,他们怎么受得了?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睡眠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的多,所以一个宝宝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它至少有8个小时到9个小时以上的睡眠,甚至更多没有良好的这样的一种睡眠跟生活的习惯,他是不可能有精力好好的学习。
这也提醒听这堂课的爸爸妈妈们以及老师们要找出孩子表面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如果一个2~4岁的宝宝在睡眠上翻来覆去情绪很不稳定,那么就要关注他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出了哪些问题。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宝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铁定会影响到他上课的状态,更不要提及他学习要如何提高效率了。然而规律的生活习惯及作息会大幅提高,大脑效率的运转,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小脑能够记住他该做的事情自动的去运转,那么大脑就可以做更高优先权更重要的思考活动,他能够更有效率的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我们要知道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检核者,他也是带着我们重塑童年的天使,我们因为有了孩子,我们会发现平常我们无疑是呈现的一种坏习惯都会一一在他的行为上面表现,因此有宝宝的提醒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甚至更好的人。因为看到他们,我们有机会能够再一次看到我们童年的重现,所以当父母何尝不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因此在秩序敏感期这个阶段,父母要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而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也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具体上面到底要怎么做?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规律的作息。妈妈们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且合理的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亲身示范,带着他们遵守这样的一种时间表,什么时候起床吃饭,上厕所各个点点,我们都要带着他一起把生活的习惯跟作息啊调整好,尤其越到准备他在两岁左右已经准备要去上幼儿园了,我们就要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依照幼儿园的生活作息的时间,来让他能够养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因为这样会大幅的帮助它降低宝宝在新生入园的不适应,以及降低它的分离焦虑。
第二,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要亲身示范,我们就是要以身作则,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作息调整好,其实宝宝大部分也会跟着父母的生活作息一起,如果爸爸妈妈真的没有办法那么早睡,那么父母应该先陪着宝宝一起睡着了以后,然后再起身去处理你的事情。如果宝宝真的睡不着,可以试着喝喝,例如热牛奶,增加睡眠的氛围。
第三个部分其实可以把亲子阅读当做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好习惯,一种仪式感。在前面的模仿敏感期,我们讲到阅读习惯的养成,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希望父母能够养成一种习惯,每天晚上跟他讲睡前故事,让宝宝能够听完睡前故事就睡觉,这样的方式会让他有一种仪式的感觉到了讲完故事就是该睡觉了。因为这样等到他听完故事,他就知道我现在要准备好,要休息睡觉好。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