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日月:连载46】
(接上文,贾母说笑话:吃猴儿尿解读)
4.8 如冰水好空相妬
李纨的判词: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妬,枉與他人作笑談。
桃李春风结子完:
桃李:李纨。春风:东风。东风、满清的代表,是薛宝钗。
比如,在黛玉占花名时,明确提醒过读者:“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欧阳修的原句是“莫怨春风当自嗟”。所以说“春风”是“东风”,正是“明君”黛玉怨的东夷、清风,薛宝钗正是满清、东风的代表。
“李”+“风”,结子“丸”。
李纨 + 薛宝钗 =(结子)丸。
宝钗冷香 + 李纨 = “冷香丸”贾兰。这个“兰”,是“芄兰”。
所以宝钗一吃就好的“冷香丸”,既不是薛宝钗,也不是李纨,而是贾兰,“芄兰”的童子。
所以才给李纨取了“纨”这样一个极不常见之名,既衔接了薛宝钗的“冷香丸”,又衔接了“芄兰”的童子贾兰,真是妙不可言!
到头谁似一盆兰?
是反问句,贾兰最终显然不是兰蕙,看这两句末字“完,兰”,是“芄兰”。
如冰水好空相妬:
甲戌本、庚辰本,末字都是异体字“妬”,可作为解密的线索。
并非书中全是女石的“妬”字,比如“那婆子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严父妒妻”,“并无嫉衾妒枕之意”,“薋葹妒其臭”等。
书中有一回一直在解说“妬”,从“妬病方子”,到“疗妬汤”,针对的,就是“妬”。反面看,点明了是“妬”的“方子”!能治“妬”。八十回“王道士胡诌妬妇方”:
宝玉问王一贴的膏药,我们先看清楚宝玉的问题:“有一种病,可也贴的好么?”还是那句话,搞清楚问题,就快找到答案了。这个笑话一直说的是“妬病”,所以宝玉的问题是:妬,贴的好么?
王一贴让说出病源来,宝玉笑道:“你猜,若你猜的着,便贴的好了。”为什么要猜?没有让医生猜病的道理,注意“猜”不合常规。宝玉让王一贴“猜”,也是让读者“猜”,并提醒“你猜的着”,便“贴的好”。重复强调“贴的好”!关键字:“贴”。
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傍,却倚在他身上。注意宝玉倚在下人身上这个动作,太异常,明显是用动作提醒读者。
王一贴心有所动,便笑嘻嘻走近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
王一贴因为什么心有所动?宝玉用动作在提醒,王一贴看到宝玉倚在茗烟身上,宝玉是石,王一贴心有所动是看到:石倚人。
王一贴“走近前来”,是用第二个动作提醒读者:贴近来。贴近谁?贴近石。然后“悄悄”告诉读者:我猜着了。
我们看王一贴猜着的:哥儿是宝玉,“有了房中的事情”是有女人跟宝玉“贴”,即:女贴石,是“妬”。
这个老道很厉害,确实猜着了!
茗烟喝道:“该死!打嘴!”这种断喝,反面看,是强调。
宝玉问:“他说什么?”更是强调,让读者仔细看王一贴说什么。
茗烟道:“信他胡说!”茗烟告诉读者:信他!即使胡说,也信他。
唬的王一贴不敢再问,只说:“哥儿明说了罢。”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妬病方子没有?”
前面已经猜着了是“妬”,但比较隐晦,作者怕读者看不出来,干脆让宝玉明说:“贴女人的妬”。宝玉是石,石说“贴女人的妬”。作者这话已经说的很明了,石贴女人,就是“妬”字,也说明王一贴猜的确实没错。
我们也就知道了作者为什么把这个王道士唤作“一贴”,并特意说明:“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
“妬”:女石“一贴”,百病皆除,问题解决。
回到宝玉的问题上:“妬”,贴的好么?女石“一贴”,就好了。
“女贴石”为“妬”,这个女人是谁?正是“耗子偷玉”的李纨。这个“妬”的“方子”,治“妬”,解说的不就是李纨的“妬”意吗?这是八十回,说明此女得石,李纨已偷到玉。
后面说“疗妬汤”,汤是“水”,满清关键字。
王一贴又道:“贴妒的膏药到没经过,到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此“妒”与前后文的“妬”字不同,让读者注意到,常用的“妒”字,故意在书中写作“妬”:一“女”一“石”。
宝玉问什么汤药?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妬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塘,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
故意把“冰糖”错写为“冰塘”,是错误强调“冰”。在王一贴说的这句疗妬汤的话里,包含了“冰、水、好”三字,和“妬”字。
“如冰水好空相妬”七个字,“疗妬汤”出现了其中四字。
王一贴笑道:“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
王一贴在说完“疗妬汤”后,为什么又特意告读者说:“膏药是假的”?“假的”,正是“空相”。空相:佛教用语,假相。
最后特意加上一句:“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强调这里混了“假相”。
所以,王一贴的“疗妬汤”,说的正是“冰水好”、“空相”、“妬”。
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庚辰本留下了“牛头”改为“牛鼻子”的痕迹。说明抄书者也感觉“牛头”奇怪,因为一般说“牛鼻子道士”,不说道士“牛头”。“牛头”显然是作者故意的,异常提醒:孝庄属“牛”。
注意:“吃来吃去”的是“梨”,重复了三次,“梨”谐音“李”。
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读《红楼梦》的例子。贴妬、治妬表面说的是袭人妬晴雯、夏金桂妬香菱,这是正面读。读者应跳出正面读的思维模式,作者说的压根儿就不是嫉妬的妬妇。从反面读,才是作者真正要讲的真事隐的故事,此妬妇说的是已偷到石之女李纨。
注意“百家姓”!在18回“绿玉”改“绿蠟”时,作者借宝钗之口说过“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是提醒读者“百家姓”。在《红楼梦》中,多次用“百家姓”提供线索。
比如:秦可卿死后,贾蓉续妻,在几十回里都没说这个续妻姓什么、名什么,这可是贾府的长孙长媳啊。贾府里多少丫嬛、下人都有名有姓,一个丫嬛司棋都写了姓秦,司棋的相好还写了叫潘又安,出来个临时演员说笑话还有姓,王道士王一贴。为何在几十回里宁愿不惜笔墨写“贾蓉的妻子”、“贾蓉之妻”,就是不写其姓氏呢?
58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尤氏后面这个“许”,显然是贾蓉续妻,是许氏。拿“百家姓”一看,我们一下就明白了:“朱秦尤许”!
作者为什么设计此人姓“许”?又为什么不敢直接写“许氏”?如果说秦可卿、尤氏两人还不算很露的话,那么加上许氏,在古时随便一个读过两年书的人都会意识到“朱秦尤许”,“假府”这个“朱”姓就藏不住了。
这是典型的《红楼梦》写法,我们可以叫“藏头露尾巴尖儿”。就是一直藏着,在极不引人注意之处,很不经意地露一点小缝儿。看书没睡着的读者就会注意到,通过露出的这点尾巴尖儿,甄别出这藏的是什么家伙。
可惜有些版本,把这里的“尤、许婆媳”,校改成了“尤氏婆媳”。读者就看不到这个重要线索了。
这回正在写迎春嫁的孙绍祖甚属不端,然后却插入这段王一贴插科打诨,后面又接着写孙绍祖一味好色。按关键字法,“孙”是孙猴、满清,百家姓“孙”后之“李”,就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妇李纨。反面一直在说满清之事,看似已完实则未完。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