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时期的苏轼——现在该叫做苏东坡了,是最可爱时候。也正是在这时,苏东坡——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政治家、画家、哲学家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美食家。他最最著名的菜谱自然是东坡肉了。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关于东坡肉的来历亦有两个传说。一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疏浚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苏东坡收下很多得猪肉,就叫人切成方,烧的红红酥酥的,然后按着疏浚西湖民工的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给大家过年。人人夸苏东坡是个好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东坡肉"。二是苏东坡偶然救治了一个中暑的小孩,农人父亲为了报答苏东坡便买了两斤猪肉,听到作诗入迷的东坡,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以为是叫他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经过改良后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这些传说或许只是因为百姓太爱戴苏东坡这位百姓之友,把东坡肉的内涵也顺带加以丰富了。最初苏东坡煮肉的本心,应该单纯只是为了饱腹罢了。由于情势所迫,苏东坡自贬谪黄州起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这样看来,他所谓的“饱腹之食”就不能只限于生存——他对生活是有一种态度的。艰苦的生活使他需日日劳作,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使他“日用不过百五十”。但他却能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认真为家人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可口的菜肴。赏美景,他道:“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弅入。”品美食,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不仅是东坡肉,他还根据自己农场里的蔬菜发明了一种高效美味的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荠菜。
爱美食的人总是爱生活的。他们视烹饪为一种乐趣,厨房里的瓶瓶罐罐装着的也是生活的调味剂。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自然比苏东坡那时提升了很多,食材的选择会更加丰富,制作东坡肉的技法也得到了改良。这是不是意味着古老东坡肉的价值就随之被覆盖湮没了呢?答案是并不会。东坡肉在几百年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一直保留着东坡居士认真生活、善待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并不断发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份态度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如今,一道家常菜上桌,子女们承欢膝下,是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美食带来的愉悦心情和态度一直在传播,只是他们的载体是更现代化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类似“下厨房app”等美食社交软件进入了热爱生活的美食者们的生活。如果你是烹饪小白,你可以查看别人的菜谱,分享认真尝试过后的成果与喜悦;如果你是美食的进阶者,你可以分享烹饪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以及它对你生活态度积极的力量;如果你已修炼成大师级人物,那么请将你的烹饪技巧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态度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
一道美食,一份态度,一种传递的力量。事实上,不仅仅是美食爱好者会研究美食,需要减脂塑形增肌的健身爱好者,哺乳期的妈妈,调养身体的老年人都会研究食谱。美食,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健康、向上和爱。这一切的一切——也就是我们说常说的正能量,构成了生活的态度。
一块小小的东坡肉是力量的起始点,在百年的时间里像滚雪球一样积聚能量,变成生活的风火轮,感染了原本与烹饪或美食素不相关的人。
东坡精神,通俗点来说就是一块肉,一道菜,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