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会认为容忍孩子宣泄“坏情绪”是在纵容孩子,孩子会变得不听话。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50年的研究表明,体罚和责骂往往会使孩子的行为更加逆反,并降低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我们总是抱着很多假设的想法去和孩子相处,会认为如果宠爱他,以后就没法管教他。可是他还只有那么小,没有办法让他感受到足够的爱,就为了告诉他社会现实,告诉孩子不要企图想要得到更多的爱,没有人会来爱你,你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应付世界吗?实际情况也许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绝望,认为自己没有人来关心和疼爱,同时关上自己爱的大门,而我们就是帮他关上这扇门的推手了。
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我曾向往,有一天我能和我的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们会在午后一起喝茶,会在周末一起逛街,会在深夜一起喝酒,会在失落时互相鼓励,会在任何想聊天的时候打开话匣子。现实是到四岁了,我对他的接纳度已经非常低,有时候他甚至成为我情绪的炮灰。他已经不再是跟我平等的个体,而是我的私人物品,有时他需要承载我所有的脾气,有时他需要承载我所有的期待,有时还需要他给我全部的爱,我把一切想象而未完成的梦想都加注在他的身上,我开始变成一个可怕的妈妈。
我有许多的情绪,却不接纳他生气,愤怒,发脾气,宣泄,他哭我会说不要哭,没关系;他痛,我会说不疼呀,没关系;他害怕,我会说别害怕,你要勇敢呀。于是他立马擦干眼泪说妈妈我不难过了、妈妈我真的不疼、紧紧拉着我手告诉我妈妈我不害怕了。作为一个良知尚存的妈妈,每当这时我也很心疼,心疼他懂事,体贴,温顺,也讨厌自己做的不够好,害怕以后再也得不到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其实,这时候我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更简单一些。
当孩子的举止显得非理性时,你首先要做的是走到孩子的近旁倾听孩子,了解情况;同时,觉察和控制你对放下情形产生不快以及接下来的“自动反应”。
时常不允许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明明累了,痛了,难过了,却替他说不累不痛不难过,有时候着急去制止一件成人以为不合理的事情,带着偏颇的想法去枉自猜测孩子的行为,又很少去问是还是不是。小北经常会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我,我内心狂喜着目前他对我的信任有加和主动联结,一面嘻哈着幼儿园事情的小糟心,可是我很少去想他告诉我这些事情背后还有没有什么,是想想我表达什么?上正面管教课程时,我脑海中回忆过一些话题,好几次应该是在情绪上受挫了,可是我没能及时发现,也没有及时给予修复,如果可以下一次我一定会更加耐心地去听听他说的内容是什么,他需要我帮他做什么?
倾听,原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我们卢讲师的话来说,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了什么。我们真正能够走近一个人,靠近他,一起前行也是因为我闷究竟了解他多少?了解多少不光是我们看到了多少,也有我们究竟听到对方说了多少,听到对方对我们说了什么?当对方不再对你敞开心扉时,你就再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再也不可能走近他的身旁。
我时常生闷气,觉得孩子爸爸不对我说他的事情,说的最多的要么是你不懂,要不就是你不用操心,实际他兴趣来时跟我聊天,可是讲了我总会在当下有忙不完的事情,又没有办法去听他对我讲这些到底什么意思?
倾听,需要走心,你是真的在听,还是敷衍的在听,对方会感受到,当你足够真诚,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专注和关怀。
2017年,跟着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