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对他们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他们不用学习,这样的偏见击溃了多少奋斗中的艺考生?四年前我还是高一,在我们高中艺术生是学校提高升学率唯一的办法,大家争先恐后的去学习绘画,传媒等,高一刚一结束人数就所剩无几。一是家里人的反对,认为艺术没有前途;二是费用的压迫,艺术所产生的费用是昂贵的;三是坚持不下去。我当然也是其中放弃的一员。
很快就进去高二了,我的成绩不高不低,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这是我成长中少数的几次纠结,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学艺术,于是在高二下学期结束就开始了封闭的艺术集训。那半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没日没夜的在画板上飞驰,脸上挂着沉重的黑眼圈,脸上泛着油光,双手也早已被炭笔染成黑色,鞋子上,衣服里都残留着颜料的踪迹。深夜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人物速写,分析着素描色彩的关系,早晨伴着早霞起床。每一个痛哭的时刻,每一个坚持不住的夜里,内心的那份执着与骄傲告诉我:你从小就普通,家里人不曾看好你的学习,你想好放弃了吗?不,我没有。卡勒德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而我的人生,就是要做值得的事,无论明日有多落魄,至少今天没有蹉跎。那半年里放下了手机,断了与周围朋友同学的联系,我成就了我想象中的我,顺利通过联考,一只脚迈进大学校门。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不,是最酷。联考的通过给了我很大的自信,高三最后一学期学校为我们艺术生开了小班级补课,衔接班上复习的进度。中午只有十分钟吃饭,之后就到楼上小教室上课,一直到午休结束,晚自习也是如此,作业也是双份同时进行。因为文科的缘故,需要背诵和理解的内容很多,最快的办法就是压缩自己睡觉的时间,在深夜里陪着我的,一直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那时候的状态就像片山恭一说的:我没有感觉到绝望,也没有感觉到希望。日复一日的背诵,每天刷大量的真题,错了再刷,忘了再背,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有时在惊醒的凌晨深刻感受到了川端康成所描述的: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而我发现的是未完成的试卷还瘫在桌上,内心崩溃了无数次,破罐破摔了无数次。心里的平衡一次又一次的破碎、重组,再破碎,再重组。
而高考的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一百天誓师大会举行,我严重意识到就给自己努力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异类》里说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大师的必要条件。我需要的就是最后一百天的锤炼,没日没夜的刷题背书,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高考那天,我没有带任何的复习资料进考场,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出所料,高考的结果也是比预想中要好很多,综合分有六百多,上了省内的一本院校。
最后,我想说:正值十八的我们,可以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在应该奋斗努力的年纪,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就已经足够了。选择努力不过是一念之间,坚持的力量强大到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