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通过教师走向人民

        这一周内,“人民文学”这个词条两次进入我的视野:在4月1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进行了一场关于《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现场直播课”,4月19日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年度奖。

      第一则源于一个导师当天发群里的一张海报,我是冲着整本书阅读去的,课上的精彩,评的也深刻,当然直播间里也挂着《骆驼祥子》这本书,为了看回放,还专门关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微博,特别遗憾,至今没看到回放。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是这么宣传这节课的:“如果你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想获得《骆驼祥子》教学的新思路,如果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好奇心现在的语文课堂,如果你是一位学生家长,想获得对孩子阅读的实际指导……”由此可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认为推文学经典要依靠教师。

      那堂课中杨老师通过五条路线,一组表情(“哭”与“笑”),四个命运的出口品读了《骆驼祥子》,从中我们看到了祥子这个人的言行,看到了祥子周围的一群人,从而读出普遍的人性,祥子是我们民族的一部分,他的心理也代表着某个侧面的中国人的心理,犹记得评课时吴欣歆教授那句:阅读是为了修正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鞭辟入里,直指阅读的终极意义。

      这个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的经典价值是需要我们这些语文人领着孩子去触摸去阅读去挖掘的。这大概就是对教师“传道”的一个具体的注解吧。

        第二个新闻乍一听很诧异,于是仔细搜索记忆中两者的关系,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记的董宇辉在直播间和好几位作家对话文学,犹记得一段时间《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这样比较小众的文学作品也因为董宇辉的推荐而破圈小火一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董宇辉获得的是人民文学传播贡献奖,实至名归啊。  在董宇辉的讲述中我们能体会到文学在一个人成长中那些真实的重要的时刻,就如《论语》之于樊登,就如《牛虻》之于保尔。《人民文学》杂志在“与辉同行”的抖音直播中观看人数近900万,杂志订阅成交额1785万。人民文学给董的颁奖词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这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

        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文学去中和,去调剂,我们这个时代仍需要文学的信徒。

      信息爆炸的时代经典是需要流量的,经典也是需要被我们看见的。董宇辉让人民文学可亲可近,人民文学也赋予“与辉同行”厚重的文化与非凡的品质。

      归根结底,董宇辉的本质还是一名教师。

      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传播文化和经典的重要责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