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焦虑是现在人最常遇到的问题,过于是因为信息匮乏,现在是因为信息泛滥,互联网每年都以指数级的膨胀速度来生成信息,学会筛选信息是很重要的技能。
一、是不是每一条都需要记下来?
答案是不需要!之前分享过,笔记的目的是提高你的阅读效率,而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抄书公”。记录和储备素材是为了有一天用的上,如果一句话无法引发你的思考,触动你的情感,打开你输出的欲望,那么记它又有什么用?记下来大概率就是一句“卧槽,牛逼”结束,再也不会想起。
另一方很多碎片化的素材,并不需要完全自己去寻找,你只需要记住出自哪本书或者关键词就可以了,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素材足够丰富,只要你输入足够精准的关键词,找到相应信息的概率很大。所以看到一本书、一篇文章,记住它主要讲什么比记一堆好词好句重要,而了解一个作者比较专业的领域和写作的风格也会对于定位相关素材有所帮助。
书的质量也很重要,古代的大儒一辈子读的书的字数加起来可能也到不了现代人一年输入的量(指同样爱读书的人)。但为何输入量几十倍于古人,却难以向背他们的成就呢?因为读书的质量不一样,大儒几十年如一日的研读经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代书籍极为稀缺,著书立说的人惜字如金。
二、时间可以权衡很难平衡
工作、家庭和娱乐想要达到很好的平衡是很难的,更多的时候是要权衡做出选择,时间不被投资就被浪费。
例如在大学时代,主旋律就是学习,这个时候不妨多做一些实习、志愿活动、轻创业等社会实践类的事情,因为接下来就是走向工作了。
而进入职场的头几年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提升工作能力上,张哥说过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偷懒,要尽早成为行业专家。这个阶段大概率也是面临恋爱、组建家庭的时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时间不会过度占用感情时间,两个人也可以选择好好的沟通,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如果和你的另一半在一起无法变得更好,那未来是有很大风险的。
至于娱乐方面,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可以了,就是娱乐的这段时间是让你放松了还是更累更焦虑了。如果是后者,那就压缩娱乐时间吧,适当的娱乐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而无休止的娱乐只会让你日渐疲惫。
三、全书都是重点?
其实全书都是重点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出现,但更大概率是这本书对你来说是更高层次的知识,所以才会觉得全书都是重点。这种情况下要做的不应该是抄书,不带思考的摘抄多半是无意义的。直接打开思维导图软件开始画脑图,把整本书的结构清晰的整理出来,有一个通篇的认识。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吸收方式。
碰到上述的情况,需要提升的就是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当你了解的越多,你就会发现书里的重点越划越少,这也代表着你的成长。如果是非常好的书,可以多看几遍,但要间隔一定的时间,例如一个月后、隔半年、隔一年,直到这本书在你眼中不再有吸引力了就可以停止了。
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近二十年出版的书90%以上都是辣鸡,而大部分所谓的好书70-80%的内容也都是可删减的。读书就是披沙拣金的过程,读经典的好书会极大的节约时间,当你的知识储备越多,发现真正有价值内容的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