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我不知道怎么做今天的作业,拖到十点半,还是没有头绪。看到有同学把理论整理成文字,我窃喜:直接根据他们的文字学习三个情绪理论就好了。
相关理论在下面这个链接里
懒病犯了,可是也不能100字就交作业,搜罗了跟情绪有关的“聚焦情绪治疗”的一些语句共享。
1、自体心理学里面更多地采用了通过处理情绪去改变、去影响来访者早年建立的情感基模,同时去影响他的行为。行为认知也试图通过情绪的调整,通过聚焦情绪的方式来改变情绪对认知行为的干扰。
2、在当今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和认知里面,都提倡我们要增多体验,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聚焦情绪中去跟进,或者能够促使来访者到达他的情绪,并且帮助他离开。
3、能够被我们观察到的东西都跟我们的经验有关,所以治疗师要增多生活的经验和理论的学习,人的认知具有一种结构,类似一种心理结构,这种结构跟早年非常的关联。
4、认知决定我们的态度,最重要的态度是对自我的态度,首先要来确定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我们跟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对人的态度,在人际关系里面我们怎么去看别人。明确我们对外部现实的态度,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吗,我们能够接受多少呢,我们愿意跟现实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呢。
5、精神分析强调信念是由感觉支撑的,是由情绪支撑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情绪、我们不能够深知这些情绪是怎么附着在早年的情绪上的,我们就不能够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建立这样的信条、这样的观念。
6、认知侧重可言语的或可描述的那一部分,通过言语去组织把认知细分成一种信念的、理念的东西,而精神分析更注重那种模糊的、弥散在身体内部的、可以引发身体感受的、难以描述的,似乎又具有某种重复性的感受系统。精神分析认为这种感受是决定我们会形成怎么样的认知或信念或行为的基础。
7、言语分析技术是从认知的角度把语言学运用到探索人的内在结构的实践中,这个内在结构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认知模型,对精神分析来讲就是情感基模。
8、人类有一个主导的回避糟糕情绪的倾向,当一个恐惧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化、通过转移注意力很多的办法,让这个糟糕的情绪不要出来。
9、精神分析认为对情绪的压抑会导致这个情绪更长时间的滞留,更不能解决。认知认为,这种情绪没有真正地被觉察到、没有被赋义、没有被命名的话,那这个情绪一直是得不到解决。
10、在处理情绪时精神分析可能是比较关注对早年情绪的分析(如被蛇咬),通过对当时感受的分析去处理他现在被重复的感受。认知却是从修正他怕井绳的行为和他的知觉体系去重构他早年的知觉模型,重新处理、重构他早年的知觉模型,这一点是都是相同的。
11、人类在知觉外部世界的时候受到了我们的态度、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关系的影响,这些态度、关系形成的模型又不是仅仅由当下决定的,很多是重复他曾有的经验。
12、人的认知里面涉及到的个人认知包括早年经验、感受能力、认知水平,社会认知包括主体认知、共感和流行观念。一个人的经历会对他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一个人经历中附着的情绪也会改变他的认知,让他的认知具有独特的个体色彩。
13、认知治疗鼓励来访者梳理他的认识、梳理他的内部概念系统,去达到一个内省、自我分析、自我觉醒的地步。
14、感觉分析是要通过身体化去读懂去感应,或者叫读懂对来访者的共感,就是要跟他的情绪同步,通过自己身体或内在产生的感受去和来访者呼应。
15、在创伤治疗里面首先要处理情绪,我们要把一个非理性的、由创伤激发的情绪平复下来,只有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他的认知才能够有效地处理他的现实,如果一个人被情绪掌控的时候,他是很难去掌控现实并且去适应现实。
16、聚焦情绪治疗的操作性技术是通过一个对情绪的关注达到治疗的效果,情绪是自我建构的基础,是自我组织的关键。人无时无刻地不在体验着情绪,了解情绪的意义会增强我们的自我组织、增强生活的有效性。聚焦情绪治疗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方式下才慢慢地发展起来,我们如何工作在一个认知的前面,对影响认知的情绪我们先做一些工作。
17、情绪是先于认知的,情绪在某种情景下是相对独立于认知系统的。我们虽然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理性认知的概念,但是情绪可能在很多情况下不受我们这样概念系统、观念系统的影响,它更受我们早年观念、既有经验的影响,所以情绪也是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绪的变化会改变认知加工的过程。
18、在儿童成长中似乎发展一种亲密、独立的、害怕的和与之相关联的情感基模,包括羞耻感,这种情绪系统是慢慢的、伴随着成长来养成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当个体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或者遇到挫折、受到批评、或者受到了责难,这些由早年形成的情感方式就会浮现出来,并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让我们的认知受到极大的改变。
19、我们曾有的信息聚集在内心,它会自动组织。当一个外部信息进来的时候,我们内部会形成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我们会去匹配这个信息。当一个事件来的时候,我们去解读它或面对它的时候,仿佛我们内在展开了一个自组织系统。
20、成长是我们重组的过程,而不是发展的过程,是我们通过自组织过程去组织内在的感受。
21、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基于象征的、概念性的语言,当把我们的感觉、情绪和知觉的素材组织成言语的时候不能言语化的东西就消失了。另外一个系统是基于感觉发动的感性的语言,这种感性的语言其实是我们身体化的东西,是我们对身体的一种感受系统或我们表情的感受系统,这种语言很难通过一种硬性的言语去赋义,这两种语言同时在我们大脑里运行,它们互相影响,又是独立的。
22、在聚焦情绪治疗EFT里面把治疗师看成是情绪教练(training或 coacher),帮助一个来访者训练他的情绪,通过增强情绪聚焦帮助人觉察、接受并理解他们的情绪体验。
23、在情绪指导中首先我们要让情绪到达,要更真切地把控到我们内在的情绪,我们要体会它、感受它、让它完全地呈现给我们,就仿佛我们首先要鼓励情绪完全地呈现,让他内在可能阻隔着他理性认知或者合理认知的这些情绪被真切地呈现出来,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让我们觉察到、体验到它,而不是逃避,直到我们的情绪足够地到达,聚焦情绪的治疗师才慢慢地帮助他去达成一个到达。
24、治疗师可以让情绪到达而不是让它离开,因为情绪的离开不是一个教练能够做到的,当我们鼓励它离开的时候,这种离开可能不是一个真性的达成,而是来访者在跟随,在治疗师引导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假的离开。假设我们鼓励一个糟糕的情绪离开,这种离开本身来讲对这个个体可能会存在一种风险或者叫不确定。
25、治疗师要让他保留情绪,鼓励他到达,并且把情绪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只是一部分,看他身体内部自己去组织、处理、内化、化解这样的情绪,而不是要给他更多的引导、解释、赋义、理解,去帮助他离开。对一个情绪体验来讲,他有了就永远有,不可能消失,也就是不可能离开,所谓的离开就是我们把这样极致的看起来是糟糕的情绪,慢慢地让它呈现并且变软,但它并没有走,它还在这个人内心,在特定的情况下它还会出来。
26、精神分析认为人曾有体验的东西,是不可能丧失的,但是他可能在今后面对这个情绪的时候,他的身体、行为、认知,由于这样极致的到达,而且在极致的到达中他的身体产生了自动的处理,那么会形成某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会让下一次到达的时候,这个人的认知系统、行为系统、情感系统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和影响,他只是感受到了一部分,是他内心体验的一部分。
27、由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情绪上进入了同步,我们才可能产生这样的一个共感的效应,在当下的聚焦情绪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治疗师是一个跟随者,他跟随着来访者的情绪,他要和来访者在情绪上同步,在情绪上产生一个共感,那么这种共感下治疗师由此产生的一些行为,来访者知道他要什么。
28、在引导来访者的时候,治疗师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很弱,不确定的、多重解释的、不要给他一种引领,要让他有多种渠道的可能性,要保留那种可能性,只有在保留可能性的时候,在聚焦治疗的前段我们这种跟随和共感才能够真实让来访者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东西,用自己有效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29、我们跟来访者坐在一块的时候,我们怎么去探索我们身体内部发生的感受,我们怎么让来访者去探索身体内部的感受呢,而这又不能用语言去表达,是要用关系,当两个人形成一种好的治疗关系的时候,关系本身会让我们内心产生的东西慢慢地跟来访者产生同步,这就是所谓的共感。
30、与来访者的共感不是刻意的,聚焦情绪治疗的治疗师一定要曾经经历过很多感受和情绪,因为来访者往往是带着糟糕的情绪来的,只有我们的痛苦比他深刻,经历过更多层面的痛苦,而且很深刻,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做到更准确的共感。
抄完这么多内容,情绪从焦虑一下子到了小兴奋,果真对付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