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气渐凉,不能在室外运动了,想找个离家比较近的健身房坚持锻炼。巡视了几家,看中了一家。这家在当地比较有名气,规模很大。我在健身顾问的引导下,参观了一下。俱乐部分三层,跑步机、器械、泳池、羽毛球馆等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休息区,布置得很有情调。课程内容也比较丰富。我一边听着健身顾问的讲解,脑子里浮现出自己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在泳池里驰骋、在舞蹈室里婀娜的舞姿。
最后一丝丝的理智拦住了我。健身俱乐部的年卡都是2年或2年以上,虽然办卡的年限越长越优惠,但我对年卡还是有顾虑的。
大部分人都有过办年卡的经历。刚开始几天,新鲜感十足,信心爆棚,恨不得天天都去。过了一段时间,新鲜感消退,每天都要和意志力做斗争。慢慢就开始找借口偷懒,先是一两天不去,后来不去的时间越来越多,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考虑了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办健身卡?
除了能去跑跑步,最希望能系统的上瑜伽课和练习舞蹈。这时问题来了,a.健身房的课程时间比较受限。他们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中午和晚上,时间上有冲突。如果我想练完瑜伽在参加个舞蹈课,时间是不允许的。b.课程是有人数要求的。达不到人数不开课,这就意味着,如果哪天你打点好行头,兴致冲冲地想去上个瑜伽或舞蹈课,会因为人数不够不开课,而让你无所适从。
办年卡的利用率如何?
我平时都是早起跑步,也只是在冬季不适宜。春秋季节,是锻炼的好季节。温度适宜,适合室外运动。夏季天气虽然炎热,但也是想出汗,在健身房里要不空调吹着,不利于散汗;要不汗是出来了,大家都弥漫在汗味中,也不是个好的体验。所以只有冬季三、四个月的时间适合在健身房。也就是说你买的两年的卡就用得上大半年。还是在保证你这半年都坚持去了。
只分析了这两点,我就彻底打消了我的办卡念头。
02
我们的消费中,有多少是出自于冲动消费。比如我们在逛街,刚好碰到一些商家搞促销,此时我们买的东西到底是必需的成分大还是冲动购买的成分大?
商家还会利用一些隐形的手段让我们产生冲动消费,比如限时付费。给你10分或20分钟的付费时间,看着时间在流逝,我们会越发感觉购物车里那东西多么好,感觉如果不抓住它就会被别人抢走。再比如凑足减。本来你就想买个锅,结算的时候蹦出来信息,“再购50就立减30”。我敢说任何人看到这个,第一反应就是再回翻下产品目录,看还有什么需要买的。我们在惦记着省30,却没想,为了省这30我们又花了50,里里外外我们是赔了20。况且,大部分我们凑的产品并非是我们需要的。
03
有专家曾对购物癖做过研究,让他们梳理出在从产生购买欲望到购物的过程中,哪个过程自己是最开心的。研究发现,他们在购买的路上是最开心的,并非我们想象的购买之后。也就是说,我们买的东西并不会让我们快乐,而是在买之前的那种意淫是最快乐的。
有人说,人说的话80%是废话,我们买的东西80%是用来闲置的。房子再大,只能睡一张床。手机功能再多,只是用来刷刷朋友圈,拍拍照。那多余的80%占据着我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所以极简的生活方式开始被提倡。极简生活并不是要我们去苛责自己,但那因想获得一种快感而盲目地消费,本来就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极简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计较自己而让自己不把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让自己后悔的地方,不让这多余成为自己的负累,从而在简单生活中活出自我。
(无戒365日更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