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朋友圈读到糕糕的一篇文章:“二十几岁,你最需要的不是努力,是格局”,确实挺有感触的。
和作者一样,我也同样在运营着个人公众号。说起公众号,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申请的初衷特别简单,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学习与职场相关的知识。
混迹职场多年以后,突然间发现时代发展的速度远超我的想象,实在有点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甚至于一些刚毕业的、90后的晚辈,他们的思想和眼界都比我强。于是,开始对于一种叫“职业能力”的东西如饥似渴。
【2】
起初,可以说是相当迷茫的,我只是有这样一种学习意识,但是“职业能力”到底是什么?实际上概念非常的宽泛,也很难找到定位,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得不到要领。
我看了很多书,不在乎书的年限,也不在乎涉及的领域,只要是觉得有营养的都会涉猎。但是,看多了以后,反而觉得有种“东一锤、西一棒”的感觉,不成体系。
所幸的是,我所在的公司,董事长似乎有一种文化情节,在公司的内部企业号里有一个“企业文化”栏目,每天都会发布有关行业动态、公司发展、文化定位……的文章,无一不是为了树立企业价值观。
有一次,“企业文化”栏目转载了一篇彭小六的文章:“别学东学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从此认识了这位大神,摸索着知识体系的线索,一点一点建立。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有时候我会想:“我的这种感觉一定不是个别现象,身在职场,应该人人都需要吧。”于是,出于分享的初衷,开始接触公众号。
同时,与个人学习不同的是,知识要拿出来分享,不能简单的直抒胸臆,必须重新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发现一些薄弱环节,这样,又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一种促进作用,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我的手机里没有游戏,装的都是高效学习的APP;在午休时间,同样是拿着手机、插着耳机,人家在追剧,而我在看TED;甚至做家务或临睡前都用喜马拉雅FM听音频。
有同事曾感叹:不用这么拼吧!无需我多言,一笑置之。
【3】
运营公众号,其实是个技术活,既然做了,总想尽可能让需要的人看到,为了提高技能,也找了一些群参与讨论。
一开始,我很积极的发言,但后来渐渐地发现,在这些群里,除了学到了一点运营的概念,更多的是带给我一些负面的东西。
经常有人问:“如何在一个月内涨粉一万?”或者,有人找你私聊:“有没有兴趣参加互推活动?”更或者,讨论:“如何用标题打造10w+的爆文?”
细细研究热衷这些事的人,他们的公众号往往只是停留在小白级别。然而,在热衷于这些活动之前不应该先想一想:我的公众号拿什么来吸引别人?对于粉丝,我的价值是什么?
不想清楚这些,无端增了很多粉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回过头来看看像十点读书、有书、咪蒙这样的大咖级别的公众号,无一不是以内容取胜,只有内容才是粉丝的最强粘合剂。
你可以笑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但是,请记住:“干什么”永远是“为什么”的承载,而“为什么”恰恰就反映了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三观”。
如果认真关注这些大咖们的空间,你便会发现,其实大咖们都不是刻意成为大咖的。在早期的文章里,你可以看到如同我们一样生涩的文风,只是,无论哪一种主题的空间,阅读也好、情感也罢,一定符合人们普遍的“三观”,格局自然也就不会差,伴随着他们迈出的每一个稳健步伐,以一种既定的速度逐渐熠熠生辉。
正如李嘉诚所言:成功没有偶然。
所以,从现在起养成一种习惯,在“干什么”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把握好方向才是正确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