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上班啊?”“你怎么还不出去找工作啊?”“你整天在家干嘛呢?”
作为一名已经毕业了两个月的应届毕业生,在身边的同学朋友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的时候,看到我还在家“躺尸”之后,这些话便成了亲戚同学找我聊天或者见到我的必备开场白。
不可否认,人是群居动物,在这其中只要出现了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人之后,往往那个人就是给别人“惦记”最多的了。在最开始听到别人这样问的时候其实会有点不舒服的,想着:“我爸妈都不着急我出不出去找工作,你急什么啊,问这么多干嘛呀”确实,我爸妈也不怎么催我出去上班工作,也因为好奇问过他们“怎么还不赶我出家门,像别人家的爸妈那样说多大啦,怎么还不出去找工作”我依旧记得他们的原回答是:“你自己什么脾气什么性格你自己不知道?看心情做事,你没找到喜欢的工作之前还是好好待在家里吧,别随便找一个然后又说不喜欢,一天都做不到又跑回来了,别出去祸害别人上班的地方”从他们的回答来看,我再一次确定了我真的是亲生的!所以到后来再有人问我的时候,我都拿出我爸妈来当挡箭牌。同学听到之后都觉得羡慕,其实这也不是说我家庭条件有多好,只是我爸妈说的也没错,因为我真的去试过面试了一个职位,通过之后就上了半天班,中午休息的时候就辞职逃回家了这种尴尬的经历......
自从那一次之后,我干脆就推掉了后来陆陆续续几家工作地点坏境待遇都挺好的公司的面试邀请,之后就再也不会轻易的去面试去上班,因为知道再这样既对不起公司自己也觉得很不负责!不过也多亏了那次经历让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之前上了半天班的工作其实是相当于文员一样的职位,工作内容也很轻松,但在那一个上午我就在想“难道我真的接下来的生活里就这样每天朝九晚六的上下班,每天在一样的环境做着同样的工作,拿着每个月都差不多的工资?”一想到这我就觉得坐立难安,也不是说觉得职位不好,工资不高,毕竟在我的观念当中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安稳一点的生活就会选择安心上班,有些人则是喜欢相对自由自在一点的。只是我是有自知之明的,自认为不是那种安于现状也不是乖乖就能听话的人,平时也是随心随性的态度,喜欢自由自在一点,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能就是大人们常说的“懒散”。当然懒我是承认的但我并不承认我那是懒散,只是单纯的不喜欢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生活罢了。
直到临近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那时的我也还不清楚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和忠告,到现在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管你们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们要找的工作一定是要你们自己接受的了的,先不说喜欢,因为你们都刚毕业,虽然不排除有,但很难一开始就能找到喜欢的,找到不是你们向往的可是你们能接受的就已经很好了,还有不要勉强,勉强的工作你们会做不下去的,举个例子,每天到点该起床上班了,如果你们能接受这份工作的话应该是抱着那种积极起床上班的想法,如果每天到点之后你们抱的是”惨了 今天我要怎么熬下去”这种想法的话我就建议你们放弃这份工作,不管这份工作公司待遇环境有多好,你们在排斥这份工作,你们不会投精力去做,所以你们是做不好的,这样对谁都是一种负责!”
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强调宁缺毋滥,但是站在毕业生的角度来说,当身边的人都开始有了工作时,你那时候其实心里是很慌张的,你就想着只要有一间公司向你抛出橄榄枝,你都会接住,不管这职位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你都会有那种进去之后我再慢慢学的想法。所以那时候我和我的朋友疯狂的浏览招聘网站,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接受的职位也都会发简历过去,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的工作。我朋友一开始的工作目标其实是偏向于设计类的职位,但是她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后来通过企业进校招聘找到了一个销售的职位,但是自从她上班以来我们只要一提起工作就能明显感觉到她的状态很差,她对于她现在的工作她是很抗拒的,她每天都不想去上班,更别说做好,等到快一个月之后她跟我说她决定辞职了,她真的没办法做下去。现在她如愿找到了一家偏设计的公司,从她更新的朋友圈状态来看她现在生活虽然每天都很忙但也很充实,也是她喜欢的。
尽管我们两个的经历是差不多的,都知道宁缺毋滥的道理,但确实还是操之过急了,等到真的体会到不能勉强之后你反而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现在的我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开一间有关于约拍加上排版设计的工作室,毕竟和专业相关嘛,加上自己不喜欢给条条框框圈的太死,也有一个到处去,看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喜欢那种去到另外一座城市,去看去走去了解一座喜欢又陌生的城市的感觉。
所以有些事你别急,也急不了,你在前行的时候觉得慌张迷茫了,不妨先停下来,想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太快所以导致你丢掉了自己最初的心的话,我相信等你选择脚步放慢一点的时候,时间不但会把你的初心带回给你,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坚持、更大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