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曾无数次幻想过离开故乡的样子:带上几件好的衣服,拿上一点钱和必备的日用品,扛着箱子上火车,和火车上的陌生人搭话,一个人下火车,向路人问路,搭公交,下公交,走进宿舍,和面容和善的室友打声招呼,擦去床板上的灰尘,在上面铺好一层薄薄的棉被,开始新的生活……
那一幕在几年前的确如预期一样发生了。只是少年血气方刚,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背井离乡之后,生活会突然在一些猝不及防的瞬间,横生出些许悲凉。
第一次产生思乡的念头,是在某个秋天,我躺在床上,下午的阳光斜射在小腿上,我看着空气中被阳光点亮的小灰尘,想起少年时期,陪母亲在田间除草,母亲的锄头插进泥土里的声音,阳光下飘飞着棉絮和飞虫……霎那间,我意识到,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逝去的时光,逝去的人,苍老的容颜和桂花树,统统离我而去了。
那是我背井离乡的第一年。我躺在床上,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时间的不可逆是多么真实,让人无力。或许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
那个时候我以为,成年,意味着承担责任,和走向衰老。
我记得最初背井离乡的时候,也怀揣一颗能衣锦还乡的心。只是后来被磨平棱角,认清现实,才知道想要生活得体面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我逐渐放弃了一些虚幻飘渺的梦想,为了现实的生活。后来状况好了一点,才重新思考自己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刚搬的小区里种了一些小桂花树,第一年就开花了,花香混合着路边的尘土,不纯粹的味道让人晕眩。我猛然意识到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都和这花有关。
少年时期,家门口有一颗参天桂花树,那是一颗真正属于我们的树,连同她的树荫,花朵,躯干,叶子,我们都可以无限享用。那是我最纯粹的生命阶段:没有对人类善恶的划分,没有对阶级上下的认知,只知道跑,跳,玩累了就睡觉。
后来在异乡求学,某个和导师闹翻的夜晚,我在回去的路上闻到花香。空气很冷,花香也冷得直逼肺腑。我没有热泪盈眶,只是在那个时候明白,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大多数成年人都失去了初心,于是他们乐于指导年轻人也早早弃明投暗。我打不过,只能受锤。
现在才明白,那个时候的倔强和不屈服,只是为了守护那颗初心,那个较真,乐于探索,不屈服于生活的自己。后来,成为大人的我,其实也没有屈服,只是换了一种和缓的方式,和过去的自己,和尖锐的生活达成和解。
我这半生写了太多命题作文,写太多,连自己想要什么都快忘却了。在逐渐沉淀自己的过程中,我渐渐放下执念,自始至终,我都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