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岁儿子被选中,要做两次演讲。这几天与儿子一起准备了两次演讲的讲稿,让我获得很多的启示和感想,也让我明白作为成人的我与孩子思维方式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第一次的演讲稿是My favorite place《我最喜欢的地方》,第二次的是Five golden words 《五个黄金词汇》。
流程是这样的,我自己先写一稿,让儿子看,他看了之后通常不评价,然后就会自言自语的说他自己想讲的东西,就是打腹稿。接着我把他的腹稿写下来,稍微整理加工。
我这样做初始的目的完全不是认为他的演讲稿比我的好,而是觉得用他自己的稿子他应该能记得住,免得到时忘词说不出来。
回头对比两个稿子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成人思维与孩子思维的差异。
1. 抽象与具体
成人的思维通常是整合之后的抽象,比如我初始稿子写的《五个黄金词汇》有下面一句话:The first golden word is ” please”, when
you want somebody to do you a favor, please say “please”. 儿子的稿子是这样的:when you want to watch IPad , you shouldsay”Can I watch Ipad, please?”
很多很多我的稿子与他的稿子的区别就是抽象与具体的区别。其中Sorry这个词,儿子的讲稿是: when you accidently hit someone ,you should say”sorry”. 我按照儿子的腹稿写下来,十岁的女儿说,你也可以说: when you do something wrong,
you should say ”sorry”. 这与我的原稿: when you hurt or disturb some body, please say “sorry”.是差不多的概念,都是抽象的。
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思维就会慢慢的变得抽象?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创造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唯有童年,思维才是具体形象的。这样的东西才是是跳动的、活跃的、充满了生命力。
而成人之后,世故之后,你就不再具备那样的思维方式。
2. 教条与形象
成人容易思考因果,列出原因和理由,是教条式的。而孩子的思维通常是有画面感的。比如第一次演讲稿《我最喜欢的地方》,我的初稿是: I like to play games over
there. 儿子的是:I like to ride boat and trainover there.
通过他几次的腹稿熏陶,我就Get到了精髓,他要的稿子就是单词简单、句子短促、描述具体且有画面感。
所以,我就写了以下两段:
My favorite games are policeman andfireman.
As a policeman, I run very fast after arobber, catch him and put him into jail.
As a fireman, I ride the fire truck, spraywater and put out the fire.
删除了以下复合句:
We have to say thank you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If you have to disturb some one, sneeze orcough, please say “Excuse me”.
改为简单的:
We should say ”thank you”.
If you want some one to move, you shouldsay “Excuse me”.
两篇稿子他都是只练习了一个晚上,加起来三次。我提心吊胆,想着他不一定能完成。老师说他的两次演讲都完成的不错。
一直以来,我已经很努力的在改善,然而在孩子面前,却挡不住那种优越感,我自认为活得比你久,知道的比你多,知识结构比你完善,你当然不如我了!
而这一次我算彻底服气啦!我发现其实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层面的东西,身为父母的我在孩子面前没有任何的优越性。
我的所有的人生经验,所有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时候,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成了劣势。成了各种限制和框架,限定了我思维的方法和方式,框住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整个人变得无趣而刻板。
所以,为今之计,反而是我需要想他们取经和学习。向他们学习随性而至,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说故事方式。
最后还有一点启示,就是关于写作的,这一次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个作者,你写东西要考虑读你东西的人,用你稿子的人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要站在读者和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自己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当然我发现了的好处,比如抽象和总结,我自认为演讲稿的结尾我写的还是蛮好的:
Use the five golden word everyday.
Bring a smile to everyone’s face.
最后一句是借鉴别人长句里的一小段,我觉得用在结尾超级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