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抑郁? 别让内耗毁了你

离专业考试只有两个月了,喜欢通过看短视频放松自己的小天和女友达成了新的约定:

将原本每天一小时的视频时间取消,专心复习备考。

01

刚刚达成协议时,小天认为这种改变是必要的,也是自己能够做到的。

但他很快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问题:

“上午的时候还好,但每天到了下午或晚上,有时书里的一个词、一张照片就会让我想起视频。然后心里感觉像猫抓似的。”

“但我必须要控制自己,所以我要强行把注意力拉回学习上。”

很快,小天遭遇了自我折磨式的困扰:“看视频”,还是“不看视频,专心看书”。

在这种注意力争夺战中,小天感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急速下降:

“实际上,我每天用于纠结、说服自己的时间,远超过看视频的时间……”

当他焦虑、自责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过多消耗于内疚、羞愧,以及自我否定、压制与控制情绪中,而用于学习、记忆的资源就会面临不足。

当你翻来覆去的思考一件事情,却迟迟不肯开始行动,或是面对一件物品,选择来选择去,却没有最后的选择结果,自己的时间乃至人生,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在纠结中溜走。

无端耗费了精力,浪费了时光。

当你一直自己与自己对抗,无法与真正的自己和解,无法接纳自己真正的需求,就无法摆脱内耗,勇往直前。

内耗就是自己跟自己打架,没有人赢,只有你输。

《反内耗》书中写道:

“停止内耗,掌控人生的权利从未丢失。”

内耗是痛苦的深渊,它会耗尽我们可以用于生命的身心资源,让我们丧失对生活的掌控。

不停止内耗,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没有人能把心灵的战争强加到我们身上,当我们的内心在开战时,我们就是自己选择了战争。

02

反内耗,从放过自己开始。

接纳自己,接纳情绪,撕掉完美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面对内耗的痛苦时,不要再试图逃避,接纳它,欢迎它,就像它是你的老朋友一样。

给这位朋友起个名字,跟他打声招呼:

“哦,内耗先生,你来了。”

“谢谢你提醒我。”

“我很忙,你自己待着,我要继续干活了。”

运用自我疏离帮你远离内耗,保持平和,治愈疲惫的心灵。

曾国藩年轻时为了避免焦虑产生的内耗,特意在日课里写下一句话: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放下执念,积极行动,才能化解内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