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村庄|沙泉镇高坡村

核心提示:(河曲政协征稿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己。今日的美丽河曲,由历史的尘埃里走来。千年轮回,只在一瞬。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其历史,风俗、古迹、人物、文化、产业等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潜心追根溯源,倾情寻脉觅魂,觅其源、清其流、瞻其前,虑其后,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印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扬乡贤对本乡本土的热爱,搜集家乡的各种史料:建筑,地貌、古会、墓碑、族谱、民歌、风俗、传说,娓娓道出村姓源流和家乡琐事,创作出溢满乡情和温情的村志文稿。寄望这部重视乡土历史文化的作品,唤起我们对昨日,对乡土的根的重视。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留住我们的根。


                                        高坡村情概况


             


村情简介

 “我家住在黄士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首风靡全国的西北风歌曲使"黄士高坡”这个名字尽人皆知。但此高坡非我高坡也。

 高坡村坐落于翠峰山北麓 ,朱家川河右岸,村名因其地形而得名,先祖因在一块南低北高的向阳陡坡上筑屋而居,故名高坡村。高坡村西与沙泉村、坡底村接壤,东与石沟塔比邻,三个村子的土地犬牙交错,并无明显的地理界线,一条国道穿村过,两条铁路夹南北(338国道横穿全村,神朔铁路、神河铁路南北夹围全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距离河曲县城70公里,距离保德县城四十公里。距离五寨县城70公里,距离镇政府1公里,距离火车站1.5公里,现有户籍55户,户籍人口115人,常住人口61人,党员6人,全村面积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4亩,林地面积863亩。主要支柱产业为脱毒马铃薯和小杂粮,农作物有糜子、谷子、土豆、玉米、人均纯收入6500元,无贫困人口。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子四周煤台林立,有阴塔煤台、温家坪煤台、远洋煤台、世德、等多家煤炭集运站,这些煤台占用了村里的土地,给村里人带来了不薄的分红收入,又能解决村里劳动力,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老汉老婆也有了营生,村里每年每人能分红七八千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台吃煤台,村里人有的养大车拉煤赚钱,有的靠锹头装煤卸煤赚钱,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存款,家家有余粮,没有贫困户,村里的人们一边种地,一边卸煤,农业副业两不误。年轻后生大姑娘,小媳妇子大老汉抢着卸煤,别看他们穿的烂走得慢,满面灰尘十指黑,每天能挣五六百。是实实在在的有钱人。高坡村过去是出了名的光棍村,人口不多,光棍挺多,现在早已摘掉光棍村的帽子,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过去的年轻人是花钱托媒找对象,现在是十里八乡的闺女争的抢的嫁高坡的后生,当然后生们也是挑着拣着娶了。

                  

 风土人情和气候

     高坡村基本属于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丘陵区,境内沟壑纵横,七沟八梁一面坡,三山五沟一分田,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没有矿产,资源匮乏,平均海拔1280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时有沙尘暴肆虐,夏季高温少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所种作物都是耐干旱的作物,只要捉住苗就有了一半收成。“锄头子上有三分水”是人们抗旱的法宝。“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糜锄点点谷锄针”、“秋风糜子寒露谷,霜降黑豆抱住哭”,“二月清明没一根,三月清明遍地青”,“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小满前后,种瓜点豆,”,“处暑不出头,不如砍倒喂老牛”,“春冻疙梁秋冻洼”,“天河调斜斜,吃上新糜米”,“头伏荞麦二伏菜”,“干种糜子湿种谷”,等等都是世代乡民们总结出来的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秋季短暂,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至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00至5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地域地貌大致由沟、梁、峁、洼、坪、坡、咀(咀就是突出的丘陵或突出的塬)组成。

二沟;羊路沟、皇子沟。

三坡:二道坡、三道坡、泽棱坡。

四梁:大梁、花豹梁、皇家梁、 蛤蟆梁。

四洼:大洼、羊路沙洼、圪廖此洼、 东壕洼

五坪:大雁坪、沙长坪、温家坪。南坪、富家坪。

六咀:晨咀、摸鱼咀、小蒜咀、 春华咀、道道咀、葫芦咀。

村民的饮食主要有:大烩菜、糜米捞饭、大米饭、馍馍、油糕、抿面、捏拔子、莜面、凉河捞、山药丸子、酸粥、豆腐、粉条子、铁拔箍子、面条、饺子、小米粥等。老百姓除了过年、时风八节、客人来了一般吃饭不炒菜,肉类主意是羊肉、猪肉、鸡肉等,蔬菜很少又单调,就是自己家种的山药、葫芦、萝卜、红豆、西红柿,吃菜较少,冬季买些山东大白菜和五寨茴子白。瓜桃李果基本没有,婚丧嫁娶和穿衣打扮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禁忌,不再赘述。

      高坡村由于自然地形地貌的限制,农业生产自今也基本上是原始的牛耕骡种,家家户户都养着用于春耕秋翻的驴、骡、牛,至于已经在中国基本消失的农具,在这里却应有尽有,比如犁、耱、粪笸箩、鞭子、麻绳、鞍子、架子、笼驮、耕绳、连枷、楼、小平车、耙子、镢子、镰刀、锄头、簸萁、切草刀、套赢子、埋眼子、觅橛、碌动子、木锹、碌碡、石磨、碾子……与国道、火车、铁路、火车站、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富裕村、比起来是不是觉得很奇葩?很世外桃源?是的,我们村就是这么牛,拿着鞭子赶着驴,背的犁耱牵着牛,过了国道过铁道,人背骡驮不稀奇,原始的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就这样碰碰碰!

村里的建筑以传统的青石窑洞为主,冬暖夏凉,新建的房屋基本都是砖混结构的平房,过去的那种土窑洞或者土窑石口子的建筑都基本上倒塌了。

                 《咏高坡》

        绿水门前绕,青山廓外斜。

        远看火车过,拧头铁龙来。

       气势如伏虎,英才辈辈出。

         进士后人地,钟灵毓秀乡。

                 

  历史沿革

      高坡村主要大姓为苗姓,根据《苗氏家谱》记载,高坡村的苗姓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苗朝阳的后裔,在清朝道光年间,有苗姓兄弟两人从旧县凤凰城迁居到高坡村这个背山靠水的地方,兄弟两人,一家住在村西头叫“西院”,一家住在村当中,叫“当中院”, 自此,瓜绵椒衍,开枝散叶,成了高坡村的坐地户。现在村里的人仍然以“西院”、“当中院”、“东黑浪”、“温家坪”、“瓦压壕”、“书房沟子”,来划分村里的区域分布。现在村里的苗姓村民,都是苗朝阳的二十一世嫡孙,二十二世嫡孙或二十三世嫡孙。另外有张姓是从单寨水沟村迁居而来的,杜姓是从旧县硬地峁村迁居来的。崔姓是1976年从岢岚长塔迁居来的。1949年河曲解放,高坡村属五区管辖,1956年成立沙泉乡,高坡村属沙泉乡管辖,1958 年成立沙泉人民公社,高坡、坡底、沙泉、石沟塔四村成立大社,村支书是贾挨记,属沙泉公社管辖,60年四村又分开队,各自为行政村。2019年阴塔、沙泉、赵家沟三乡撤乡并镇,成立沙泉镇,高坡村属沙泉镇管辖。高坡村在历届党支部和村委的带领下,百折不挠,,与天斗,与地斗,与穷山恶水斗,进行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创举。打坝、打井、打地道、修梯田、削圪峁、植树造林、改良土壤、调换种子。“削平疙峁锁住沟,手牵黄河绕山走”,“豁出去,拼命干,两年建成大寨县”,“学大寨,赶夕阳,大干两年过黄河”是那个时代的激进口号,“五点起床,带上干粮,爬上疙梁,天黑下梁”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吃不饱,穿不暖,歌声嘹亮,口号震天,红旗漫天,是那个时候的真实生活。“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那时候家家户户日子过的虽然拮据,但是人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虽苦犹乐,因为没有穷富之差,没有贪污腐化,没有尔虞我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没有竞争压力。

      高坡村历任党支部书记:苗锁人,苗银、杜兴发、张月功、苗挨厚、苗厚小、苗引来。2019年高坡石沟塔合村,高坡并入石沟塔村,刘富才任支部书记,苗占开任组长,主持高坡村的日常村务工作。



百折不挠的水利建设            


      古人说邻河而居,背风而住,高坡村虽然邻河而居。但邻的是干涸之河,季节性的河,吃水困难一直是困扰高坡村及周边村的大问题,也是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居在沙泉却有沙无泉,或者说多沙少泉。沙泉、坡底、高坡、石沟塔四村仅有一个在井沟的泉眼,供四村吃水,但“泉眼无声惜细流”,流量太小,供不应求,大人娃娃成天拿着水桶到井沟排队舀水,舀满一担水的等半个小时,后来人们发明了水票来限制用水,但是总量不够,收效甚微,还经常因为插队假水票发生纠纷,甚至还大打出手。这样迫使人们到远在二十里外的皇子沟大淋池,到楼子坪对面的遗子沟,到前红崖的灰炉寝疙洞车拉驴驮。就是这样的三路并举,也不能满足几个村子的人畜饮水,于是人们想到了求神拜佛,想到了专管行云布雨的龙王爷爷,想到了盖龙王庙供奉龙王。就连给孩子起名字也要寄予有水的希望,过去沙泉地区的人名字,与雨?水联系的比比皆是,名字叫水旺、雨旺、雨云、雨多、福水、福雨、旺泉、泉旺、在水、在柱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还希望要“占河、占泉、占川”,至于名字里带“雨、水、云、龙、泉、河”字的更是车载斗量,不胜枚举。河曲县城的人一听名字就能判断出是沙泉那面的,常常误差不大,屡试不爽。老百姓在龙王爷爷的生日五月十三集资唱戏,杀猪宰羊,敬贡龙王,俗称领牲,就是把选的又大又漂亮的白山羊羯子牵到庙里向龙王许愿,只要下雨就杀羊敬供,然后把酒杯里的酒浇在羊头上,只要羊摇头就表示龙王同意了这个人神协定,一般羊被浇酒后焉有不摇之理?也有顽固不摇头的,那只能再浇酒,还不摇头,只能多费点酒再浇,一直浇到摇头为止。当然,唱戏的时候还的把龙王请到戏场,让老人家看戏,据说老人家爱看晋剧、道情、北路梆子等大戏,不喜欢看哥哥长妹妹短的二人台小戏。更不能给演赤叾子露肉的歌舞戏,那是对老人家的不尊重,当然搭棚遮阳,摆供上香,三叩九拜,宣读乞雨祭文是不能少的。这一系列的唱戏、领牲祭拜活动美名其曰“乞雨”。听老人们说,这种“乞雨”仪式越以前越隆重繁杂,久而久之,五月十三形成了沙泉地区的传统古会。真的还挺灵验的,后晌戏锣鼓一响,阴云慢慢聚来,夜戏散后,飘飘洒洒的雨点就来了,这雨驱散了五月的酷热,更是驱散了多日凝结在老百姓心中的愁云。五月十三一般会下雨的,有时不下雨也会天阴几天,十三不下,十四下,十五不下,十六也会下,也许是龙王爷被虔诚的老百姓所感动吧,又或许是龙王爷不忍心眼看着让淳朴善良的老百姓渴死吧。每年秋末冬初,沙泉、高坡、坡底三村的人自觉地在现在叫“坝头起”的地方打坝蓄水,以解决今冬明春的人畜饮水,有时,坝打住了。水不流了,公社派上能说会道的人去跟上游的白草庄求情,让人家给放一股股水,当然必要的礼品是不能少的。寒冬来临时,河里的水面被冻成厚厚的冰,冰冻的河面上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溜冰、滑冰车玩的不亦乐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解决沙泉地区吃水困难成了每一届乡政府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1958年,在沙泉公社的领导下,高坡、沙泉、坡底、石沟塔四村联合在现在叫做井房子的地方硬是靠镢子、箩头挖出一口深为十几丈的水井,泉水甘甜,熬粥可口,这样井沟的泉水和井房子的井水基本上可以解决沙、高、石、坡四村的吃水问题,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泉水的枯竭和人口的增多,两处的泉水又成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四村人和驻地机关的吃水需求。缺水问题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上世纪七十年代,沙、高、坡、石四村在皇子沟修建蓄水大坝,可是,工程修建几年,由于工程质量问题,经不起一场洪水的冲击,最后以失败告终,几年辛苦付之东流。只落得白茫茫满沟乱石,有像羊,有的像猪,仿佛在嘲笑人们的不自量力。

     1975年左右,沙、高、石、坡四村又在井沟修了“井沟水库”,但是由于水源不足,泥沙淤积,排泥沙困难等原因成了干库。再后来又在沙泉小学的操场上,钻探了三百米的深井,没打出水,打出了风,把帽子放在井口能吹上天,最后也是麻雀飞在大豆地,空欢喜一场。

      八十年代,政府采用国家补贴的办法,鼓励村民自建水窑,每修一个水窑,政府补助500元,家家户户自建了水窑,用水泵把河槽里的水抽到水窑里,也有用三轮车、四轮车到神河铁路指挥部买水,然后倒入水窑里,但是抽水管路太长,动力不足,费时费工,买水水费太贵,这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救燃眉之急,还是不能根本上改变吃水困难的问题。

      九十年代在上级水利部门支持下,乡政府领导下,沙、高、石、坡四村村民义务劳动挖壕子埋管子,上级免费提供技术与管材,从偏梁河引深井水,把水引到各家各户的水窑里,老百姓吃上了干净卫生的深井水,老百姓高兴地说,“修个水窑,比养个儿子强,但是,老百姓没过几天不缺水的日子,仅仅一年多,这个浩大的造福一方百姓的水利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就折戟沉沙、无疾而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2008年,在村乡的努力下,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坡底村东口打了一眼500米深的机井,把水引上水塔,又压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有的直接接回了家里,从此,家家户户吃上了真正的自来水,使四个村的村民告别了吃水困难的历史,过去的排队担水,驴拉牛驮成为了记忆,成为了故事。驮桶扁担也成了古董。

      可以说,高坡村的找水史,就是一部百折不挠与天斗与地斗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村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愚公听了会落泪,大禹见了会感叹。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感人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和故事将永远载入高坡村的史册,口口相传,永不磨灭。


                     


  文化教育


      高坡村历来都注重文化教育,解放前由于贫穷,村里人大多数是文盲,解放后,村民积极送子上学堂,村里孩子一直在沙泉中心校就读,有的读到沙泉高中,村里有个上过师范的文化人,名叫苗玉喜人,由于成分问题,最终回到村里务农,书读的很多,会说书,在过去那种没电灯、没电视、没书读的年代,文化娱乐匮乏,听书成了村民一大文化娱乐享受,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食粮,于是,苗玉喜人成了香饽饽,每当十冬腊月农闲季节的晚上,大伙儿约定成俗,三三两两来到光棍汉苗狗栏柱家里,顺山大炕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当然最好的位置锅头起非玉喜人莫属,只见他望望人来的差不多了,喝一口白开水,清清嗓子便来一段开场白,“野草闲花遍地愁,龙争虎斗几时休。抬头吴越齐秦楚,转眼梁唐晋汉周。”后来才明白,这是一首劝人诗,意思是人生苦短,转眼百年,休要争斗。他说的书有《五女兴唐传》、《穆桂英挂帅》、《薛仁贵征东》、《十二寡妇征西》等,直说的满天星宿、月落西楼。听得人们如醉如痴,如颠如狂,流连忘返。

     1972年,村里成立了小学,学校设于人们习惯叫“前房”的牛具院西边的一间石窑洞,老师是五寨人苏琦,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的复式教学,学生有十五六个。后来学校搬到苗长喜家的东窑洞,老师先后有五寨人张维业,李家沟的李珍瑞、双神堂的樊宝贵。张老师又教书又会看病,很受人们欢迎。李老师拉的一手好二胡,再后来学校又搬到“东黑浪”的大队窑洞里,老师先后有新尧的何瑞芳、定襄的韩菊仙,城关的贾文英、兴县的刘运增、沙泉的杜玉英。

      九十年代末,学校又归回沙泉中心校。由于村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里的先生基本不自己做饭,家家户户轮流请老师吃饭。至于过满月、过生日、上梁合顶、红白喜事,杀猪饭老师必定是座上客。由于重教成风,恢复高考制度后,村里考上了许多的中专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出国留学生。

人物

      高坡村虽然是个百十来口人的小村子,由于村风敦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却是人才辈出,村里走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物,他们的身体里携带着高坡村天生的钟灵毓秀,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高坡村纯朴善良的红色基因,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是祖宗的荣耀,村里的骄傲。


历史人物

苗三喜(1924--2010),1948年加入贺龙领导的八路军,参加过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陕西乌龙铺阻击战,1951年战斗中负伤,复原回家务农,享受二等乙级伤残待遇。


现代人物

苗挨厚,忻州卫校毕业,分配到山西省第三监狱,曾任监狱医院院长20年。后改任技术口支部书记兼后勤物业办主任,现退休,心系乡关。

苗兰柱,五寨师范毕业,曾任河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体育中心主任,现退休。

苗福明,山西邮电学校毕业,先后任职于山西省邮电器材公司、山西省移动公司,后下海经商,创建山西汇达电信设备有限公司,常福报桑梓。

杜兴富,本科学历,先后任职于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晋神河曲县煤炭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晋能集团忻州煤业公司副总经理,华新燃气集团忻州区域管理委员会主任。

苗 杰(苗见雨),高级工程师,毕业于阳泉煤专,历任阳泉二矿通风副总工程师、副矿长、阳煤集团孙家沟煤矿董事长兼总经理、华阳集团七元煤矿董事长兼总经理、三矿矿长至今。

             


    乡村振兴 未来可期

      在上级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在几届村委会的正确谋划下,经过村民们近几年来的苦干加实干,现在的高坡村有了翻天覆地大变化,村子富了,村风正了,尊老爱幼、妯娌团结、邻里和睦的文明之风盛行开来,过去的高坡村,古老的“西院”、“当中院”河卵石磊墙,残垣断壁,东倒西歪,破败不堪,垃圾遍地,一进村子就看见村容不整,村风不正,令人不爽。现在的高坡,村子富了,村容村貌变了,过去的河卵石建筑都被水泥钢筋替换了,过去的河卵石路巷都被平整的水泥路覆盖了,路平了,路灯亮了,网通了,过河的桥有了,上山的路硬化了,健身器材有了,红白理事会有了。休闲活动场所有了,被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已经打破了,振兴乡村势不可挡,人心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今,在脱贫攻坚获得全面胜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又出台,这必将充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落实,现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航向已经指定,蓝图已经擘划,号角已经吹响,新一届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五年任期,凝心聚力,携手同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新的精神风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高坡的明天会更美好!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 苗雨欢 苗占开

 编审:张开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