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武汉”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初印象
“爸,求你了,让我回去复读吧......”这是我对武汉第一映像。
2009年的夏天,我收到了湖北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季我和父亲拖着行李从安徽老家来到武汉,那时候汉口火车站还不像现在这般气派,正在修整。火车站很多迎新生的工作人员温暖的笑容也不足以掩饰我内心的失望,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是一方面,武汉给我的破败的印象是另一方面。
我和父亲没有找到湖工的迎新大巴,从汉口火车站坐上了一辆黑车,司机要价100元,一辆面包车里面塞了7、8个乘客和一堆行李。车子一路颠簸中开到了恒安路富安街这个地方,眼看着前面像是堵车了,堵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司机因为赶着送别的客人,把我和父亲放下了,哄我们说走两站就到了。拖着2个箱子一床被子,我和父亲在坑坑洼洼的街道走了近1个小时,路上尘土飞扬,我和父亲好不容易灰头土脸走到了学校。
从正门穿过西区走到了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到,学校门口是泛着绿光和奇特味道的巡司河,西区也是在装修,到处都是渣土车、挖掘机和土堆。来到中区的学生宿舍楼下,我忍了一路的眼泪不争气地留下来,“爸,求你了,让我回去复读吧,我不想待在这里。”父亲回了我一句,“你自己考过来的,瞎说什么。”就去给我办理入住手续了。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宿舍和几个陌生的室友,我带着满腔的愤懑和不甘沉沉地睡去了,心里暗暗立誓,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风云人物,然后考上北京的研究生,将这个城市抛在身后。
大学四年,我的世界似乎完全圈在湖工这个小小的世界里面,我并没有到处去玩,也没有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武汉”对我来说就和老家的省会“合肥”一样,熟悉而陌生。
直到毕业,我没有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好好学习也只是让我的绩点比大部分人高一点而已,我也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踏上一路向北的列车。而是像一个蜗牛一样,一点一点将自己的行李搬到校外的城中村,对,我迈上了二战考研的道路。
4年过去了,学校外面的道路也没有修整好,坐着74路公交运行李的时候,时常能体味一把被从椅子上弹起来的快感,学校的护城河的水质改善也只是到隔壁的华科武昌分校为止。
半年的二战考研,我才发现,原来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像板桥新村这样的城中村,土泥路两边的芹菜散发出来的清新味道是我从学校自习室回到宿处唯一的安慰。
二、迎头痛击
二战同样扑街了,看来我是注定离不开这个城市了。我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路程,虽然学校还不错。但是我的性格刚毕业那会特别内向,所谓的面试优点,我几乎半点沾不上,找了一个月的工作我都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那一个月真的很辛苦,可能上午跑到了汉口,下午又要去赶汉阳和武昌的面试,像蔡甸这些偏远的地方当时对我来说跟汉口是一样的,一样远而已。我这个重度晕车患者,被武汉的公交车训练了一个月后,竟奇迹地发现我不晕车了!
过站停车、超载、飙车、漂移、弯道超速,这些是我对武汉公交车最直观的感受。司机的大嗓门“快点撒”,大妈们的实力推搡,车里的热干面香味,几乎构成了那一个月我梦里的场景。
三、那城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于武汉的印象,和大学四年不同。口口相传的武汉三镇原来不止3个区,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这十三个区一起构成了大武汉。行政区划严格地来说是十三个,但是本地人更多的还是说武汉三镇及郊区。每个区的风光和人情都有细微的差异。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汉口是最繁华了,充满人情味的一个区。武昌是政教中心,武汉知名大学全在武昌,还有很多景区和历史文化遗址,也是我的母校所在地。汉阳是文化交流中心,以展览馆、歌剧院居多。
2014年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5年多。我的工作地点从江岸到光谷再到硚口,居住的地方也从武昌到汉口再到硚口。
江滩边上能够看到浩浩长江的旧办公楼,让我在职业生涯的头两年,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充满小资情调的武汉天地,江边绵长的芦苇,无数个夜晚,每当回忆初入职场的那几年,内心是充盈的。后来公司搬到了金融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扎堆,大学生集中的地方。然后我对这个地方并没有太多感情,也许是林立的办公产业园缺少汉口这边街头巷尾的人情味和吆喝声。现在的公司坐落在硚口,这个地方就像地主家的傻儿子,没啥进取心,没有汉口那么喧闹,也不像光谷那么高冷,但是宜居。
换工作意味着频繁的迁徙,这些年我住过城中村、私房,也住过设施齐全的小区房,前两次搬家倒不是因为工作地址的变化,我是个很恋旧的人,即使每天要从武昌坐2个小时去江岸上班,我仍旧舍不得抛下在板桥新村的那个小单间。搬家主要是因为被赶走了,这几年武汉真的发展很快,“满城挖”和“拆迁户”成了这个城市的2个标签。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城市的进步,人龙混杂的城中村,遍布红灯区和老鼠的私房,只有拆除重建才是正理。
我的工作是普通的办公室白领,比较清闲,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到处去玩,这个到处其实也就是在武汉市内耍耍。我去过园博园、东湖、磨山、武大、黄鹤楼、司门口、博物馆、省图书馆、长江大桥、木兰山等等地方,要去这么多地方,没有交通工具可不行。以前从武昌坐公交到汉口赶上堵车要3个小时,现在坐地铁也不要1个小时。从2012年武汉第一条地下轨道交通运营,几年过去了,武汉已经开通了10条轨道交通。2018年1月16日,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显示,在监测的50个城市中,武汉在城市地铁出行综合便捷度排名中位列第六,高于全国平均值,超过北京。作为武汉地铁交通飞速发展的见证人,我感到很荣幸,自己选择留下的城市有好的发展。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但是像我这种外来客,却是因为一座城,爱上一群人。这多年的发展,武汉每天不一样,不愧于“大武汉”这三个字。作为我的第二故乡,对武汉的爱并不比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要少。希望我的故乡、我们的武汉、我们的中国都能更好的发展,所有人民生活地殷实幸福,我们相约2019武汉军运会,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