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肿瘤几乎存在所有人体内,只是有的安分终生不为人知,有的爆发成癌夺人性命。
而影响它是否爆发,爆发后会否迅速致命的,除了基因、环境之外,更有你的一举一动、一饮一啄。
哪些行为会催化癌症?哪些做法能抑制肿瘤?癌症爆发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本书作者以医生和患者双视角给出了答案。这是癌症亲历者开出的后悔药,也是医者战斗18载的丰硕成果。作者说,在与癌症的战斗中,直到最后生命都掌控在他自己手中。他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做到!
斯蒂芬·杰·古尔德是哈佛大学的动物学教授,进化论专家,是他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1982年,40岁的古尔德发现自己腹部长了一个间皮瘤,出于科学家的习惯,手术之后他径直去了学校的医学图书馆,找了一堆医学刊物浏览。文献没有给他太多希望:间皮瘤是“无法治愈”的,确诊以后患者存活时间的中值是8个月。看到这样的结果,他大受打击,久久缓不过来。
可最终,他的学者素养还是发挥了作用。毕生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告诉他,在自然界,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
古尔德发现,在描绘存活时间的曲线上,大于8个月的曲线自然伸展,并且拖着长长的尾巴。也就是说虽然中值只有8个月,但曲线尾端的人却活了数年。而且,这个数据中的人接受的是十几年前的医疗手段。他完全有希望成为更长尾巴上的一员。后来,古尔德死于其他疾病。去世时,他完成了自己的巨著,度过了充实的一生,那已经是20年之后了。他的存活时间整整比预测长30倍。
一切生物都能够在受伤后自然修复伤口,其基本机制就是炎症。人的身体一旦损伤,血小板就会觉察,迅速聚集释放出一种简称PDGF的化学物质向白细胞示警,继而由白细胞产生一系列别的传递物质,相互协调,修复受损部位。
当这些过程得到良好管理,与细胞其他功能相互适应时,身体就能自我约束,保持美妙的和谐。但是,近些年,人们发现,癌症会像木马一样,利用修复过程侵入身体。这就是炎症的两面性,它能帮助形成新组织,也能转而促进癌症的生长。
西方营养学调查显示,我们身体56%的热量来源于三个方面:精制糖、漂白面粉、植物油。专家认为,如果肿瘤周围的环境中没有生长必须的炎症因子,肿瘤就不能成功扩散。而炎症因子,直接来源于我们的饮食。精制糖会提高促进炎症的胰岛素和IGF的含量。
除了食品,我们盛放食物的器具,培育、加工食物的过程,都充斥着可能致癌的化工制品的身影。PVC遍布于我们的杯子、饭盒、婴儿奶瓶、罐头中,而一旦加热,PVC就会分解出双酚A,那是一种已经被证实会妨碍癌症药剂效果的有害成份。而有害的杀虫剂、食品添加剂也在食物生长、生产过程中屡见不鲜。
医生夹在两股强大的产业势力之间,制药企业不愿意医生鼓励病人自己解决问题,食品工业唯恐利益受损,也会阻止医生过于直白地宣扬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制药业和食品工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很不希望有任何改变。所以当被宣布身患癌症,只有昂贵的化疗、放疗手段被广泛应用。
人们知道食物可以催化癌症,却不知道也可以抑制癌症,只看人们的选择和取舍。
文章详细介绍了抗癌食物:浆果、绿茶、橄榄油、姜黄(咖喱)、蘑菇、核果、香草、蔬菜、葡萄酒、黑巧克力。
另外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无助感是给癌症患者造成深刻影响的最大杀手。当人们感到无法掌控生活时,就会通过无助感释放压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白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可探测到这些压力激素,并使白细胞根据血液中激素含量的波动做出反应,释放出炎症因子,成为癌性肿瘤的养料。NK细胞则会受到阻碍,被牢牢钉在血管壁上,无法攻击病毒或异常的前体癌细胞。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对无助感极其敏感,当人类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之后,免疫系统也会缴械投降,失去作用。可只要我们重燃求生意志,寻回生命的力量,免疫系统就会重新工作。
当我们从当下起,重视、爱护、尊重自己的身体,让它接受本该做的锻炼,跑步、武术、打球;关爱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的不圆满,开始新的生活;直到最后,带着尊严和真诚回首往事,平静地和世界道别,就是最好的人生,无需恐惧,亦没有悔恨。
人和癌症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和自己的战争。胜负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上能听命于自己,取决于你能否吃健康的食物、按时休息、经常锻炼,增强自己的体势,消灭癌症生长的环境。如果不能听命于自己,那就只能任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