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穷养...... 富养......
阅读,绘本,故事......
英语,阅读,听力......
在铺天盖地的育儿类书籍和文章当中,我们最容易看到听到的就是这些字眼。这些内容确实很重要很实用,但是现代人太现实太高效了,人们似乎忘记了对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那一点 --- 孝敬父母。孝是根本,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何谈有教养,即便是学霸、是超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弗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在《圣经》的十诫中,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就是,“要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孔子言,“父母在不远游”
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
幼儿园小学都在让孩子们背诵《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讲的就是如何孝敬父母。相信孩子都能流利地背诵下来,但有没有照着去做呢?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
如何教导孩子孝敬父母
首先要教导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有信心。教导孩子要相信,父母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更不可能加害孩子。在心理上先认为父母的话永远是对的,不要存心怀疑,也不应当当面顶撞,立即说出不接受的意见,而应该先尊重父母的指示,用心去做。如果效果良好,坚持做下去;若是遭遇困难,可以向父母请教解决的方法。并且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多和父母沟通交流,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获得成长。
开始实施
见到长辈主动问好
对于内向的比较容易害羞的孩子,妈妈们需要下点功夫了。坚定地告诉孩子,问好是基本的礼节,是必须要做的。同时,妈妈们也多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见到认识的人去积极主动的打招呼问好。爸爸们也可以刻意夸张地伸出手,主动地与相熟的邻居和朋友握手。让孩子们了解对待长辈和朋友的不同的打招呼的方式。父母要有意识地去强化这一点,并及时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肯定。
长辈说话时不插嘴
通常打招呼这件事,家长们都能很好的教导孩子。但长辈说话时不插嘴这一条,估计有好多妈妈们都忽略了。现在我们常常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很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他一张口,恐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要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话的坏习惯。孩子们往往喜欢听大人的谈话,俗话说“听下巴颏儿”,然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插嘴。一定要教导孩子,长辈在交谈时不能插嘴,如果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等长辈们都说完了以后,得到允许,再说自己的观点。当然,如果没有长辈在场的时候,还是要鼓励孩子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肯定和鼓励。
时刻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里
出门必须告知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并且要得到父母的允许。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当妈妈在交谈或忙碌的时候,如果想离开到附近玩,需要让妈妈知道你在哪里玩。如果想换一个地方玩,必须要先回来告诉妈妈要去哪里,并得到妈妈的同意,再去玩。
语气声调要有礼
和父母长辈们说话时,声调语气要有礼。即使有很急的事情,比如什么东西找不着了,或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或者是弟弟妹妹把你的什么东西弄坏了,要找父母评理。教导孩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特别大声地对长辈说话。让孩子知道,声音再大也解决不了问题。要充分地相信父母一定会做出公正的评判,关键在于把问题阐述清楚,而不是看谁的声音大。
分担家务
培养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让孩子知道,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为这个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及时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和学习用具,
清洗自己的小件衣物鞋子,
扫地洗碗收拾餐桌,
帮助带弟弟妹妹学习和玩耍,
孩子不顺服怎么办?
道理都会说,可孩子们可不买账呢,多数不肯好好地顺服。哭闹、拒绝,拖拉等等反抗的现象一定少不了。怎么办?注意下面几个原则:
坚持
父母一定要温柔而坚定,无论孩子如何推脱,父母都绝不能妥协。实施以前,充分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适合的计划。一旦开始实施,就要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果效。
耐心
有耐心包括两个方面:详细地教导,和严格监督实施,不能怕麻烦。
首先要详细地多次地教导,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程度,把教导细化再细化,达到孩子容易实施的程度。这样孩子就觉得没那么难,就比较能接受。
其次,对孩子的完成情况要及时检查及时纠正。管教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跟进监督不够。家长们往往是一开始满腔热血,后来就不了了之。这是做家长的应该警醒改进的。
管教
该管教的时候别舍不得,该出手时就出手,要让孩子对父母有敬畏之心。
孝敬父母这个话题是怎么说都说不完,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够再列出十几二十点来。我想说的是,不在乎我们知道多少,重要的是我们实施了多少。别贪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一周,挑孩子做的还不够的两三个习惯着重教导,不断强化。真正让这两点成为孩子的习惯后,再进行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