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其所著的《冰鉴》一书中写到:
【原文】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矜奋侵陵者,毁塞之险途也。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陵轨等。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是以怨难不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是故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由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
【浅译】因卑让谦恭甘于处下的,是美名佳行迅速增长的大道。自高自大侵夺欺凌的,是自毁名声的隘途。因此君子的行为举止不敢超越法规,头脑中不能有侵凌的想法。向内勤于修身养性让自己受益,对外谦虚礼让以示敬重戒畏。这样怨恨非难不会牵扯到自己身上,而荣华富贵才能长久享有。小人们却不这样做,自傲自大又爱炫耀才能,并喜欢冒犯别人,因而他们走在人前是时,有小人害他,有功绩时有小人毁谤他,当受到诋毁失败时,小人们幸灾乐祸。因此他们争强好胜不分高下时,往往两败俱伤,而使后来者居上,趁机超过他们。由此论之,争抢与谦让之间的差别就区分得很明显了。
【浅析】此篇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的福运,中心思想是谦卑处下。这个思想和老子的”处下“”居后“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在曾在《道德经》说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均是让人们要有利他之心,多做利他之事。本篇除了是让人如何判断福运以外,更加重要的是教人们如何获得福运,并加以长久保持,可以说是劝世良篇。只要将“谦恭、卑让、处下、利他”的做自己行为处事的原则,则可以达到福运长久的结果。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日作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