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牛郎织女的传说无疑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而这个传说又和一个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息息相关。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要算《文选洛神赋》了,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由此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的。
相传,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她在见到牵牛后,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便私订终身,但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恋爱的。于是,王母娘娘便将牵牛贬到了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织女坐在织机旁常常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会尽心织好云锦,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天庭。
某日,几个仙女见织女整日苦闷,便恳求王母娘娘让她们一起去人间的碧莲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应允了她们。 话说牵牛被贬到凡间后,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牛郎”。由于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于是牛郎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那件红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虽然牛郎已经记不起织女,但织女认出了他就是牵牛。于是,织女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两人结为夫妇,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回来的牛郎告诉她说:“老牛死了,它说让我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可以披着它飞上天。”织女听后,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就在这时,刮来一阵大风,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了。
牛郎见状,便赶紧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对箩筐,箩筐里坐着他们的一对儿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赶来。她见状,便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牛郎和织女中间。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河这边哭,织女在天河的另一边望着夫君和儿女也哭得声嘶力竭。
王母娘娘也被这场面感动,便让牛郎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现在,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还可以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明亮的星星,这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在牵牛星的两边还有两颗小星星,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
那么,牛郎和织女,他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爱的呢?
从历史资料上来看,在牛郎和织女这俩名字出现的前700年时间里,他俩并没有发生爱情交集。在先秦时代成书的《诗经》中,牛郎和织女已经作为天空上星星的名字,正式登场了,只不过最初的牛郎叫做牵牛。但是牵牛和织女在这时候的天空中各司其职,牵牛管放牧,织女管纺织,彼此没有任何交集,也就谈不上什么爱情了。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皇家开凿昆明池,在昆明池两岸分别设置了一尊石像,东边是牵牛星,西边是织女星,而以昆明池来模拟银河。这是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重要奠基事件。因为从汉武帝开始,牵牛星正式有了一个男性的人间形象,而织女星有了一个女性的人间形象,这俩从星星变到男女,构成了日后牛郎织女故事的基础。
到了东汉时代,这对已经成为男女的星星终于开启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一首诗《迢迢牵牛星》是歌咏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一举奠定了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悲剧基点,同时也提到了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只能在两边彼此思念。
既然有了银河有了思念,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要道具——鹊桥也在这个时候同步出现了。在东汉成书的《风俗通》中就提到了,织女在七夕这一天踏过鹊桥与牛郎相逢的典故。一对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由此定型。
到了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非常完善了。不仅是他俩的爱情故事,人们还完善了他们的婚姻关系。南朝梁时期成书的《昭明文选》就讲,牵牛星是丈夫,织女星是老婆,俩人为银河所阻,七夕方能一会。
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么?
在古人的眼中,天上的星象与人间的祸福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因此诗人往往将许多行星做出拟人化的处理,比如我们熟悉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用今天标准的科学和术语来说,应该叫天鹰座α星(Altair)与天琴座α星(Alpha Lyrae)。
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
根据天文学的观测,我们可以得知牛郎星,也就是天鹰座α星与地球相距约17光年,换算一下大约是1563680亿千米;而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5光年,也就是2365183亿千米。同时,我们将地球作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已知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地球连线的夹角为34°的情况下,通过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可以计算得出,他们之间的距离是14.57光年。
14.57光年即意味着,织女向牛郎抛给媚眼,也得14.57年之后牛郎才能收到。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如果隔着银河喊话的话,也需要...呃,不好意思,声音没法在真空中传播。
至于银河,因为缺乏参照物,所以古人也难以得出准确的判断,倒是小说家们一拍脑门,银河就变成了一条悬在天上的大河,河两边是苦命的牛郎和织女。今天,我们通过伽玛射线望远镜观测得知:银河恐怕比古人想象的要宽许多,而且银河也不是一条“河”。
具体来说,银河系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从外形来看,银河就像两个有所重合的圆盘,旁边看上去很薄,直接从正面看着像一个涡流,有许多支臂,中间部分明亮而四周暗淡。
我们的地球就位于其中一个叫做猎户支臂的小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央大约2.5万光年。因此从地球上望见的银河,实际上相当于银河的侧视图,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光带。而牛郎星和织女星恰好就在这条银河的“两侧”。
知道了“河宽”,过河就得有桥啊,现在就该说说搭桥的事儿了。于是,喜鹊这种吉祥物就被拉来当垫背的,不对,是垫脚的,这就是鹊桥的来历。
我们算了一下,即便按照仅供一人行走的独木桥来搭建,也就是桥的宽度是两只喜鹊的身长。按照一只喜鹊身长50厘米来算,那么搭建一座1378440亿千米长的桥,就需要55137600000000000000000只喜鹊。但是根据动物保护协会的统计,全球的喜鹊加起来也仅有5000万只,大约能满足这座理论上的鹊桥10亿分之一的量。呃,所以,这座桥根本不够跨越银河。
那为什么是喜鹊这种动物呢?
一个说法是七夕这天,地上几乎看不到一只喜鹊,所以它们肯定是飞到天上去了;另一个说法倒是有点科学依据,因为当时的人们就注意到了,喜鹊在入秋之后头顶的羽毛会开始发灰脱落,据说就是因为被牛郎和织女踩过去的时候踩掉的。
所以,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