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去年的树》有感
记得执教语文第一轮的时候,好像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课本里有这篇课文。当时就对这篇课文印象非常深刻,知道这是日本著名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也觉得文章本身具有非常深刻的哲理,仅管全文看似简洁,语言文字都非常干净。感觉为难的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文中树与小鸟的情感问题,该怎样向学生说明这其中的含义呢。若是一味称赞小鸟的执着与忠贞,是否会让学生认为是树不守承诺,言而无信呢?事实上,树的命运是自己能掌控的吗?
也看过一些教参,有人解读说是这篇文章其实是想揭露当时人们乱砍乱伐之恶行,属于为环保代言。但始终觉得这样去跟学生讲授就太破坏文章的那种淡淡的宁静的忧伤了。学生会把惋惜转为愤怒,憎恨滥伐者。
纠结归纠结,课还是上完了,学生并没有我想象的反应激烈。相反,他们还很乐意完成“小鸟看了看火苗,会说些什么,你能写一写吗?”这样的想象题,并没有陷入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悲剧中。
一转眼,如今,我已经教语文第二轮了。语文书从一年级起就是部编版了,到了三年级,《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没有了,我再看四年级的目录,这篇课文也没有。看来,它是从语文书里删除了。难道是,编者也有着和我一样的顾虑与纠结?
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成年人,我觉得还是挺喜欢这篇文章的。
首先是作者的语言风格,不知道是译者的功劳,还是作者本身的用词清浅,全文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是算计好了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词语也非常普通,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没有一个不理解的新词。人物对话也是极其直白,毫无任何铺垫、附加与修饰。写感情却不见任何煽情处,也并不特意刻画人物内心,甚至连人物的动作描写处都屈指可数,唯一个“看了看”值得让人回味再三。但也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却能让人读出那种为之叹息的感情——树和鸟的情谊,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即能明了的感情。
所以,我其实更赞成有人说新美南吉是在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像中国的诗词里所写的这样。小鸟去了,又回来了,可是去年的树却没有了。有多少情谊就是这样消失的,我所刻骨铭记的,你却忘得一干二净。又或者是一方苦苦追寻,另一方却不见人影,了无音讯。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首要的应该是彼此间的对等,站在同一地平线,怀有同一份信念与识见。一起努力,一起前行。
而树和鸟呢?一个立在土地里完全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一个“来年春天再相见”。谁也不知道这分别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预料生命里的无限可能。
所以,一味称赞小鸟的执着与对情谊的坚持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世界永在变化之中”这一客观事实,不是树不守承诺,而是命运变化无常。能够预测一切的可能,坦然地接受一切变化,人类自然就会好过许多。
所以,《去年的树》,我以为不应该只是让我们读到伤感与淡淡的忧愁,更多地还是在提示让我们要以辩证思维来面对这个世界。
一方面欣赏新美南吉的清浅语言文风,一方面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我以为,这是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