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拾贝20211122
用了整整三节课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孩子们若有所思,我则感慨万千!
文章开篇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如石破天惊般,一下子吸引住所有人的注意力:不能忘记的,为何只是一个背影?这不禁让我们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往下读文,一探究竟。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作者的祖母去世和父亲丢了工作。双重灾祸面前,父子二人心情都是沉重的。因此,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也是压抑和悲伤的。朱自清自幼与祖母感情深厚,看着这满院狼藉、物是人非,不禁簌簌流下眼泪。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这时纵有万般苦痛,也都得咬牙挺住。看着儿子如此情状,父亲强忍内心痛苦,对着儿子也像是对自己说了一句:天无绝人之路。是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任何困难,我们都得受,而且都能受得住。
家庭的不幸遭遇,让父子二人的矛盾有所缓和、互相依靠。其时朱自清考上北大已两年有余,也已经往返北京数次。朱自清对父亲要送自己去车站的行为带有抵触情绪,认为纯属多此一举,没有必要。可年轻的他并不了解一个父亲的心理,在父母的眼中,你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直到那一幕的出现:
一个蹒跚的背影,艰难地在铁道和月台间攀爬,费劲周折所做一切,竟只是为儿子买几个橘子。
隔着火车玻璃窗,20岁的朱自清目睹了老父亲这一艰难背影,内心之锁被打开,感动的洪流瞬间无声倾泻。从前对父亲的仇恨、不解、反感,化为对父爱的感动,对自己无知自大的愧疚。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曾在扬州徐州等地为官,属于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对子女要求严苛,对自己不加约束,年幼的朱自清对这位父亲一直没有什么好感,连最爱戴的祖母的死也与他有直接关联(朱父在徐州做官时因纳妾风波被辞官回家,祖母因此事一气不起,最后离世)。
此番一别以后,朱自清再次感念父亲,便是文末所提,收到父亲来信中所言:“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作者收到此信、写作此文时已28岁,身份是清华大学一名教授,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和父亲因为家庭琐事矛盾不断,但看到父亲如此处境,内心有如刀割,有种将要失去,想要抓住却无能为力的悲哀与无奈。于是在晶莹的泪光中,父亲车站买橘的背影再次浮现眼前,对父亲所有不快统统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自责与悲伤!
而朱父看到此文时,“手不住的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我想老人家此刻内心也是复杂的,既有被理解的感动,也应该有对自己过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与检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误会,起源于双方的互不信任、各执己见,终于自我反思、放低姿态、主动认错。
我跟孩子们说:父爱是无声的,默默为你做好所有的事,然后默默离开。母亲则不一样,她会一直在你耳边说。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到父亲的存在,甚至只记住了那个在你犯错时严厉批评你的恶人!
学会爱他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