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第一篇《学而》是传送度比较高的一篇,一方面因为这是开篇,读书总是从书本的一开始读起,另外也因为“学而时习之”的名言金句出自此处。
从《学而》中我有三点感悟,分别是1)“学”与“习”的关系,2)学什么,以及3)学有所成后的心态。
首先说“学”与“习”的关系。平常,我们说学习,都是当成一个词脱口而出,殊不知“学”与“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对于“习”的理解也常常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通常理解的习是温习,这是因为我们处于的知识爆炸时代,很多知识以书本的形式呈现,且很多自然科学知识没有办法进行实践。但在古时候,习的意思是要勤加练习和实践,对于一个口口相传的道理或者是老祖先的古典文献,学懂的唯一途径就是亲身实践。这也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更是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讨论了学习的方法论之后,即学到的知识需要实践。我们需要关注到底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学而》篇也给出了很多的具体指导。第一,从“孝悌”引申到“不犯上”再到“不作乱”;从不巧言令色的“仁”到帮别人办事的“忠”再到交朋友的“信”;从追忆祖先的“德”到“温良恭俭让”的品质。第二,需要找到平衡,尽管“礼之用,和为贵”,但是需要两者之间找平衡,不能偏废一方。“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也给出了信和恭的底线即义与礼。单纯看任何一方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两个道理放在一起孰轻孰重,以及在特定的场景下应该如何,就需要高超的指挥了。“能够在脑中并存两种相悖的道理还能并行不悖是一种智慧”。第三,对于管理者也提出了一些需要特别学习的内容,例如“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再如“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等,要求管理者对自身的要求更为严苛。
最后,如果学有所成,实现了财富自由,或者是功名利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第一,需要有同理心,心态平和。特别是在别人不理解我的时候,“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与“不患人之不己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第二,需要“贫而乐,富而好礼”,即在一个传统的位置上作出不太传统或者是让大家都刮目相看的事情。例如,富却不骄傲是一种境界,而好礼则是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