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西奥迪尼的书籍《影响力》里面讲了一个关于赛马场的故事。
赌马场的故事
赌马场会有一些利用“社会认同效应”来赚钱的人。他们会想办法把让大家把赌注下在一匹劣马身上,自己却将赌注押在获胜概率非常高的好马身上,通过这种方式赢得大把的钱。
备注:赔率,是指赢家所得与放进去的赌注之间的比例。一匹马身上的赌注越高,这匹马的赔率就越低,赌贏这匹马的人贏的钱相对于赌注来说就越少。
如何通过“社会认同效应”让大家把赌注下注在一匹获胜概率很低的马身上呢?
因为大家都不看好劣马,押注在劣马身上的赌注很少,假设这时劣马的赔率为15:1。此时,只需用100美元投向这匹劣马便可让其赔率下降到2:1。数字的剧烈变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由于,许多赌徒对参赛的马了解并不多,他们简单地认为赔率低的马就是最有可能获胜的马。
当一匹不大可能获胜的马赔率突然降低,这匹马会突然变得热门起来。这时,社会认同原理开始起作用了。不知道怎么下注的人从计分牌上看已经下注的人认为哪匹马最有希望获胜,也跟着起哄。押注在这匹劣马上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这位专业投机者在他真正认可的好马上下重注。由于大家都下注了劣马,好马的赔率非常高。
我就亲眼看到过这种事。记得有一次一个人投了100元给一匹赛前定为赔率是10:1的马,使它成为下注初期最有希望的新星。谣言马上就在赛马场传开了——先下注的人有内幕消息。
下面发生的事你自然知道,每个人(包括我)都把赌注下到这匹马上。可是这匹马跑了个最后,而且跑坏了一条腿,许多人都亏了大笔的钱。
当然,投资好马的人赚的钵满瓢盆。
如果人们对于自己所投资的标的情况不熟悉或者没有任何把握,他们便倾向于向外界寻找证据来做出决定,此时,社会认同效应便会起作用。
那么,在股市中的人们会不会也因为“社会认同”变得像赌马场那样陷入群体愚蠢的疯狂中呢?
股市中最愚蠢的行为
经济学中有个理论: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认为,价格与需求成反比的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但生活中一些现象却违背了这个规律。比如说奢侈品,人们会习惯把奢侈品的价格与品质划上等号,奢侈品维持较高的价格反而会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除了奢侈品,还有一些东西也会违背这个规律。
其中之一便是牛市时候的股票,其价格越来越高,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当左邻右坊、亲朋好友都通过股票上涨赚到钱时,很多人都坐不住了。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其中,推动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而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会更加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社会认同效应威力巨大,有人甚至加了杠杆。
然而,最终通过牛市赚到钱的人寥寥无几,血本无归的人遍地都是。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某人买了一支笔,它的价格是1元,这只笔在他周围的人手中自由流通。
有的人觉得这支笔很好,而且价格便宜,愿意以2元的价格买下。
但是,有人觉得2元还是很便宜,愿意支付10元的价格。
由于价格的上涨,大家都疯狂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投资这支笔有利可图,价格不断被推高50元、100元、200元。。。
突然一天,一个人无意中发现这支笔的生产成本只有0.5元,于是这支笔的价格应声跌到0.5元。
这个过程中,有人赚钱,有人亏钱。而最危险的时候,便是在其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因为,此时它的价格远远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在牛市中购买股票的人,大多都是在其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买入的。
股票在未来能带来的收益与当前的价格成反比,价格越低,将来获得的收益便越高。但由于“社会认同效应”,股票价格越高人们越是疯狂而大胆,股票价格越低人们越是因惧怕而噤若寒蝉。
有人问量子基金的创始人吉姆·罗杰斯人们在股市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回答:
“人们总是以高价买入股票,又在价格低的时候卖出,对于所投资的标的往往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