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信任一个人,但是要懂得切牌,这就是交往的艺术

你好,我是子语书屋,一个爱书却不懂得阅读的中年油腻大叔

有些时候,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觉得自己被信任危机包裹得喘不过气来,铺天盖地的都是因为信任被欺骗的实例,举手之劳却被讹的公德信任危机,友情之间的时间信任危机,爱情之间的相濡以沫信任危机,总之是在视频当中你可以搜出数不清楚的例子来,更有甚者,一些短视频的博主,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出更多的故事来,让人加深了对信任的怀疑。

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信任可言了吗?

其实静下心来发生,你只是被这种快餐式的信息被引导着,进入了别人设计好的思维陷阱当中,惶惶不可终日,然后跟着他的思维步伐,寻求解决之道。

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欺骗,你不能因为别人的欺骗,而放弃信任的原则,被欺骗的关键,其实都是因为信任太满而导致的,又或者说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信任,而造成的结果。

你可以信任一个人,这没有毛病;但是,信任这种东西,也是有个度存在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信任,没有条件的信任原则,那就是一个字:傻。

信任,有的时候就跟打牌一样,在开始之前,需要去切牌的,这个观点,是我从《怪诞心理学》这本书看到的,这个观点源自于第二章,撒谎和欺骗心理学。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在8岁的时候,经历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爷爷再一次空闲的时候,给他一个记号笔,要求理查德在一枚硬币上写下自己姓名的首个字母;随后爷爷把写过字母的硬币放在掌心,两手合二为一,让理查德对着手掌轻轻地吹一口气。

当爷爷打开手掌时,硬币却离奇地消失了,无论理查德怎么找,就是找不到他写过字的那枚硬币;爷爷在最后,把一个缠满胶带的小盒子,交给了他,让理查德打开,当打开盒子发现,他写过字的硬币,完好无损地躺在其中。

就是因为爷爷这种举动,激发了理查德对魔术的兴趣,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成为了一个职业魔术师,后来为了研究魔术为什么,会让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他去攻读了心理学学位,并为此开展了欺骗心理学的研究。

很多人为了让别人信任自己的种种行为,往往前提会做一些迷惑别人的动作,已达到信任的目的,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任,本来就是经过包装粉饰过的,不会让别人看清他的真实目的,更容易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当这种信任变成一种习惯时候,哪怕再拙劣的欺骗行为,摆在你面前,你都不会感觉这是欺骗,你也会在潜意识当中,为他找到合理的借口,认为这不是欺骗行为。

研究人员在对一群亚洲象时发现,在进食的时候,饲养员会给每头大象跟前放一捆干草,其中几头大象会迅速地吃完属于自己的干草,会悄悄地来到吃得满的同伴面前,开始漫不经心地摇晃鼻子,用以吸引同伴的注意力,然后快速地卷起同伴没有吃完的干草,吞进自己的肚子,而大象是个高度近视的动物,对于同伴偷窃自己食物的行为,是一无所知的。

在我们的眼中,大象的这种行为,是经过精心策划过的;为了达到偷窃食物的目的,所进行的大象版本的“瞒天过海”,当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当你特别信任的人,无缘无故对你好的时候,你就需要警惕,别人为什么对你好,然后做好切牌的举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