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最近除了观看冬奥比赛,还被各国运动员们分享的冬奥美食村吃播视频给诱惑到。尤其今天看见马耳他运动员在比赛失误后,选择用口袋里的半个红豆包子来治愈自己,不由给乐到了。
我真想说你们在冬奥美食村吃到的只是中华美食的冰山一角啊。若不是疫情影响,真可以前往中国不同的城市旅行一番,尝尽各地的特色美食,更加不虚此行。
最近公公有事回老家一趟,婆婆因为人少总是发愁要煮什么,每每快到饭点就问我“今天要吃什么?”“晚上要怎么煮?”,问得我也是一愣一愣的,只好答“小米粥吧”、“干饭”、“炒个菜”、“一会我自己来”。
而五岁的女儿从小对吃饭这件事就毫无眷恋之意,每当饭点都是令人头疼不已的时段,各种追喂、叹气、嘶吼连绵不绝。好在她和我一样,对新奇的菜式都感兴趣,所以我得空的时候会变着法子给她做美食,当然有成功的时候,也有翻车的时候。不过我也因此积攒了不少菜谱书籍。
菜谱书籍是有了,但很多菜式自己未必喜欢,复杂的也不会去做,偶尔想吃啥可能第一时间还是翻翻抖音,所以这些书籍常常在书架上吃灰。今天索性翻来一本,与其看它被冷落,不如将自己喜欢的菜肴直接撕下,整理成个人的专属小册子,这样想翻看的时候,既不费时也不难决定,毕竟每道都是自己喜欢并且想要尝试的啊。
筛选菜谱的过程,我都本着两个原则:一,第一眼看去就给人满满食欲的菜肴;二,容易烧制的菜肴。敲定这两点,便能解决很多实际动手中遇到的难题。
那些看一眼就很想吃的菜肴会激发下厨的欲望,还能激发个人即兴发挥的创意,而容易烧制的菜肴既能缓解煮饭焦虑,又能为下厨的人省下太多的时间。
制作菜谱册子的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喜悦的,一边被美食创意惊艳,一边被美食成果图疗愈,哈喇子都快出来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试着整理自己的专属菜谱册子吧,整理后随时翻看,不仅能激发厨艺,还能调换心情频率,实在是不花钱就能买到开心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