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购买新疆的灰枣,浏览过程中发现了有酒枣出售,那红彤彤,圆鼓鼓,肉嘟嘟的模样立刻唤起我的记忆,在年节的供桌上,那一碟通红的散发着枣香与酒香的大枣,连同那味道直冲我脑海,我立刻下单购买,然后是带着期盼的等待。 收到酒枣的那天,打开包装桶盖,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迫不及待的拿出一颗清洗后品尝,一口咬下,但见瓤色似蜜,金丝粘连,好似是儿时吃过的模样,口感却不似记忆里那般香甜。
我的家乡是不盛产大枣的,有几颗枣树也不过是谁家院子里栽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水果的种类是非常少的,而且那时的储存条件有限,大枣一般是晒干储存的,更多的枣子确是没有机会晒干,早在顶着一点点红斑时就被摘下吃掉了,偶尔谁家有严厉的家长,或者枣子长得实在太高,才能幸免躲过被人果腹,从而留存晒干以备冬日享用。
我记忆里供桌上有冬枣的是一位伯父家,自然不是自家伯父,应该还在五服之内的伯父,不然过年不会去他的家里给祖宗磕头,有一年我去磕完头,大娘(我们把大伯母叫大娘,二伯母就是二大娘,以此类推)递给我一颗红彤彤的酒枣,凉丝丝的在手心里散发着酒的气味,也因着这酒的味道,我没敢往嘴里放,大娘笑着说:“一看大妮子就没见过酒枣,你快尝尝,醉不了你。”说完和母亲都笑了,我放到嘴里咬了一口,不是想当然的脆,有点糯糯的,也是金丝粘连,没有酒的辛辣,倒是清甜的很,感觉很可口,一下子就吃完了,这时我才发现,供桌上摆放的正是这种酒枣。小小的我自然还想再吃几颗,然而也知这东西不易得,就怔怔的盯着供桌上看,大娘说大妮子没吃够,再给你拿两颗,而母亲极力阻挠说道,这是稀罕物,哪能虽孩子的心性管够,然后牵着我离开了。记忆里大娘好像也没有真的去拿,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是客套话,而母亲也明白,所以才急匆匆的走了。
那带着酒香的枣子就让我想了好长时间,后来每年过年就盼着去大娘家磕头,然而再也没见过酒枣。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我家果园的一棵枣树那年不知怎的像发了疯一样结了很多枣,我就央母亲给我做个酒枣,先把大枣洗干净,然后把罐头玻璃瓶洗净沥干水,洗过的枣也要把水沥干,把枣带把的那头放在酒里蘸一下,放到罐头瓶里,放满后要用塑料袋覆住瓶口扎紧,然后再拧紧瓶盖,放到壁橱里等到冬天打开,被酒泡过的枣好似发酵了一般,个头变得大了,身子也饱满了许多,除却不再脆生生,味道比晒干的枣子要好的多。而那棵大枣树第二年真的疯了,树头的叶子变得一团一团,再也没结过枣子。
后来我就到烟台念书,再后来在烟台定居,再没想起过酒枣。
这次购买酒枣后我特意去查阅一番,酒枣原来出自山东无棣,早在西汉时代就已是皇家贡品,我们祖先的智慧可见一斑。
吃着酒枣就又忍不住想起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小引的那段话:我有一时,曾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果蔬,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我思乡的蛊惑。
儿时吃过的那些美味,在记忆里存留,带着旧有的味道,何尝不是我思乡的蛊惑,它们会时不时跑出来使我反顾,诱导我忍不住回想,甚至想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