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将每天最高效的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都听过二八法则,都知道20%的重要事情决定我们80%的结果;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醒着的16~17小时,同样符合二八原理,即你每天只有2~3小时是精力最充沛、效率最高的黄金时间。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些百灵鸟型的小伙伴们早上起床后的一小时,或者早上9点到10点半这段时间是他们的黄金时间;又有些夜猫子型的朋友,他们的高效能时间则有可能是下午1:30~3:00,甚至晚上23点以后。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但如果你能把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梳理或复盘一天的工作,处理直属上司交代的关键任务等重要事项放在这段高效时间内,重要工作的完成率和准确率无疑都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方法二:将自己的垃圾时间变废为宝
大城市的毛病在于上下班通勤时间过长,三米河周围的小伙伴们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地铁上下班都需要单程40分钟甚至90分钟以上的路上时间。很多人在这段时间的选择是用手机打游戏。然而,可能有50%以上的乘客不知道打游戏的同时还可以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听书。
听,是一种伴随性的体验,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注意力就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你机械性地按键操作游戏的同时,倘若你能同时利用这段时间听一本别人推荐却长期苦于没(lan)有(de)时(fan)间(kai)阅读的书,按照平均听完一本书需时10小时计算,你一年就能听完50本书。而且这个场景并不局限于上下班的通勤路上,在做家务时;跑步运动时;你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将自己的垃圾时间变废为宝。
而且,除了听书,现在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直接“听来就用”的干货技能包,通过支付一些有限的花费,就能立刻收获别人在其领域躬耕五年甚至十年的经验,这能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少踩多少明坑、暗坑?
方法三:用并联模式取代串联模式
中学的物理老师教导我们,电路里面有两种模式,并联和串联。在职场上,尤其是大公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工作的领域仅仅局限于某一单一类别的工作,这种分工虽然能够大大增加企业的运作效率,却也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人的价值和可成长性。久而久之,有些未能醒悟的童鞋甚至还会抗拒领导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实际上,在面对这些自己舒适圈以外的工作时,倘若你能拆掉思维里的墙,主动尝试它们,那么你就相当于利用上班时间“公费学习”,由此,你变从“串联模式”成功切换成“并联模式”。
在这些“意外的”工作中不断尝试,找到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别,成为一个既能在某一垂直领域精通的专才,又可以在各个方面粗通一二的通才,不出几年,你的影响圈和学习圈就会不断扩大。你的领域自然也可以随时从一些“夕阳职能”跨界到别人只能干着急、甚至吹胡子瞪眼的“朝阳职能”中去。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财富,而只要利用好这三种方法:
1.将每天最高效的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2.利用听书,将自己的垃圾时间变废为宝;
3.在工作中用并联模式取代串联模式。
你的今天是过去36个月积累的结果,如果你想在三年内作出积极的转变,从今天开始就准备起来,把一天活出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