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在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书中思想观点完全是在意料之外,直击内心,有点心痛,又有些过瘾。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书中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解为为“原因论”心理学,主要找寻我们现在不幸的原因在哪里,破碎的家庭关系,有创伤的成长经历等。
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解为“目的论”,认为一个目前状态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我们通过各种行为想要造成的结果和目的。看完这段真的是直击人心,有种被人拿掉遮羞布,无处可藏的感觉。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这个世界若是只有一个人,烦恼将全部消失不见。作者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工作关系,交友关系,爱关系。从简单的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每个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不可逃避 ,也无从逃避。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那么解决烦恼就是要做课题分离,以谁来承担后果为原则进行课题分离,人生并不在在于满足他人的期待,满足他人期待就等同于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他人,可能会好过一些。满足于自己的期待,会更加迷茫,这才是获得自由的不二法门。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一切幸福也来源于人际关系。课题分离只是破除烦恼,获取自由的起点和出发点,具备勇气课题分离的同时,又指出共同体才是人际关系的目的地,从更广阔的的世界和空间理解人的存在和价值。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这可能是全书最后提出的解决之道了吧。对过去的留恋和未来的幻想都无助于解决烦恼,,只有专注于当下的无数个刹那,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付出自己的贡献,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自由和幸福。
其实这本书读来有些吃惊,又有些刺痛的感觉,自己那点小想法全被看透了。单纯以让我意外的目的论来看,这样来看,其实我们自身(或许是潜意识)造就了自身的困境,目的有很多,逃避责任,避免羞愧和尴尬出现。
课题分离也有助于解决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烦恼,面对工作、交友和爱的人际关系时,只要想清楚事情的后果由谁来承担,或许能够轻松不少。
我对自己的困境也有了新的理解,现在的困境无疑就是之前的认知和理解造成的,也是自己一步步引导自己走进现在的困境之中。
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在我这里,可能需要专注于当下,勇敢面对困境。好好了解自己,觉察自己内心中的声音,让声音更清晰,而不是充满杂音。好好安抚自己面对人际关系时的那些恐惧和害怕情绪。
我也需要勇气,被讨厌的勇气,面对困境的勇气。因为我想更加自由,更加明白做自己,而不是受环境或者外界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