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渴了就喝水,而且最爱喝加了白糖的甜水,除非特别渴,能端起一瓢翁里的井水一饮而尽,一般情况下,大人嘱咐多喝点水以免生病,或者是已经生了病喝水时,必要问妈妈讨一勺白糖加在杯子里,和水搅匀才会喝下去,这样,滋味才是最好的嘛。那时候我就纳闷了,大人们怎么喜欢喝茶,茶又苦又涩,然而却是他们相聚时的必备品。
农村人最在乎的是一个“情”字,逢节赶会必要互相走动,亲朋好友聚在一屋。说是来赶会,集市上是很少去的,除非想好了家里正缺哪样农具或者种子啥的,也要等到吃过午饭集市快散时才去买。老朋友说说话,聊聊生活才是快意。在早还不行圆桌的时候,老友一来,先脱了鞋子上炕,盘腿围坐在一张小炕桌边,女主人们都热情的沏一大壶茶放桌上,那茶壶多是白瓷上面漆着兰花,底部粗上面瘦,高挑而敦实,或者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带手柄的大玻璃壶。茶叶也不会讲究什么档次,基本都是最便宜的茉莉花茶,一人一个玻璃杯,喝完一杯再倒一杯,茶喝得不紧不慢,话说得句句貼心,这个说“哥嫂真是不容易呀,盖起了新房,添办了家具,几个娃也都长得结结实实”那个说“老弟,你也有福气,弟妹贤惠勤快,里里外外一把手,好日子还在后头”,聊完家里聊地里,去年收成怎么样,来年又是怎么打算,生活是否有过不去的坎等等。这一年到头的辛酸在哥儿几个的互相安慰理解下渐渐的变成生活的佐料,不仅仅只有苦,亦有了甘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