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道的河南人,我对河南烩面有着难以释怀的情节。赶上在老家尚可,若是去了他乡,总是渴望与烩面能随时邂逅。奈何不尽人意。其实,河南烩面的名气不小,但是出了河南,或许是水土缘故吧,总是吃不出来固有的味道。若是碰到冒牌的,清水伴生酱油算高汤,机器压的宽面条是烩面。惨不忍睹。
没料到,这次到四川会东县,竟然轻而易举的找到河南烩面。店面不大,主打烩面,同时还辅有四川各式各样的小吃。说实话,这些硬件设施当时让我产生了怀疑,不会也是徒有虚名的那种吧。简单的交谈后,我决定还是留下品尝。因为漂亮的女服务员抿嘴笑着说,别看我是川妹子,老板却是河南的。
众所周知,在河南本土,烩面也分有三鲜,清汤,老式等不同的种类。会东县这家烩面馆也是如此,结合本土的实际口味,推出牛肉泡椒,酸菜杂酱,红烧排骨,鸡杂泡椒等品种。琢磨了下,我要了碗牛肉泡椒烩面。在等待过程中,我的心里还是有着忐忑不安。心想,如果不好吃,赶紧就逃之夭夭。
依照当地的惯例,服务员首先送来了小碟泡菜,是白萝卜做成的,配有红辣椒,卖相非常不错。放入口中,滋味更是不同凡响,稍微有点酸,还带着微辣,让人食欲大开。面还没有上来,泡菜已经被吃的干干净净。所幸,店家对此没有丝毫的吝啬。拿起空碟示意下,马上就给补充过来,真叫个爽。
烩面很快上来了。不经意的看下,尤其是红红的泡椒映入眼帘后,感觉特别的清新。认真观察,汤汁也可以,真正的高汤,白色淡雅,同时还放有生菜佐料,散发着浓郁的酸香和肉香,吸入鼻间,醉人心脾。牛肉量也比较足,包括牛肉片,带有牛筋和牛油的那种肥牛块。
吃货都清楚,河南烩面的特点是,汤好面也要好。拿起筷子挑起面,能清晰的辨别出,不是机器压的,纯正手工抻的。宽窄度掌握的相当可以,薄厚度把握也比较精准。遗憾的是,送入口中,筋道度却不够。问询原因,旁边站着的老板娘憨厚的说,这个其实我们也清楚,应该与这里的面粉有关系,会改进。
这样的回答,还是有着让人认可的道理。四川这边还是以米饭为主的。每日三餐,最畅销的都是米线,米粉,男女老少都喜欢。纵使有吃面的,他们多把面食当做改换生活的独特方式。压根不会刻意的去品味,更难以找出不足之处。饶是如此,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发现,面食的价格不次于甚至超越米饭。
吃完面,就要喝汤。淡淡的品上一小口,立刻让我来了精神,毕竟从来没有喝过如此这般的烩面高汤。这碗汤因为有泡椒和酸菜做汤底,饮用时就无需单独的添加辣椒和醋。关键是,随着饮用时间的推移,更感觉口感丰富,入口滑嫩,汤头鲜香酸辣,中期咸淡适宜,开胃爽口,堪称色香味俱全。
这碗烩面吃的真是痛快淋漓。面吃完,汤喝净,坐在那里,打个饱嗝,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更是油然而生。真的,感觉好久没有吃到比较合口的烩面了。这些年,河南烩面也是不断的改良,但我总觉得没有进步,反而倒退。花样看上去不少,骨子里却抛弃了对味道和养生功能的开发研究。
现在的人都比较重视健康养生,饮食方面对用盐量控制的相当严格,都知道少盐少油才好。河南饭菜遵循咸香淡无味的工艺,以至于现在不少的烩面还是偏咸。当然,也可能是我多年在外工作的原因,太咸的饭总是难以下咽。印象里,四川饭菜也是如此,但在会东县短暂的逗留,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对于我这个问题,老板解释,四川饭菜主要是以麻辣为主,至于甜咸度,不谈过去,起码现在对盐的用量也都重视了,目的就是要对人体有好处。毕竟和过去不同,要从吃饱变成吃好才行呢。瞧瞧,话虽不多,却道出了美食的真谛,值得每个喜欢爱吃爱做的人去深思啊。(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