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个原本承载了太多人期盼与憧憬的日子,现如今却沦陷在七大姑八大婆,吐槽与大迁徙中了。
但,春节的本身属性真是这样的么?
作为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春节的江湖地位一直在那里,滋味醇正,始终未动摇过。
-1-
第一次听说过年,是在我3岁左右。
一大早,我便被妈妈穿成了一个炮仗,妈妈说“今天过年啦!”
我好奇地问道“什么是过年?“
妈妈笑着说”等下你就知道了“。
我跑下床,看到桌上摆着种类繁多的早餐,柜子里塞着满当当的水果和糕饼,门窗一片喜庆的彤红。
对平时连吃个苹果都是奢侈的那个年代而言,过年就像掉进了蜜罐。
我暗想:过年真好!
-2-
稍大一点之后,对过年的期待就越发不可收拾。那种心情就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了根,抽了牙,长了枝,最后疯长成参天大树。
每到年末,就开始无边无际的期盼。
终于,放了寒假。书包一扔,作业一收,闹钟一关,一心一意等过年。
在这十来天的漫长等待中,有大把的事要准备。
1.磨粉蒸糕做包子。
木制蒸笼往锅上一架,灶塘里旺火一烧,一屉屉莹白软香的糕点包子就新鲜出炉了。
这些自制包点正式揭开了过年的准备序幕。
2.购置各式年货
对联,蜡烛,鞭炮,糖果,炒货,荤素卤炸。。。丰俭由人,但无一例外都极尽所能地丰富。
3.买新衣
这是孩提时代最喜欢的环节。喜滋滋地跟着爸妈,一家店一家店地慢慢挑选。新衣新鞋被虔诚地收纳在衣柜里,在等过年的难熬日子里,会时不时拿出来试一下,一边期盼,一边暗自着急:怎么还没到过年啊?
4.清尘除旧岁
里里外外角角落落,全都抹得干净擦得锃亮。
5.澡堂里泡一泡
大大的热气闷一闷,洗刷得干干净净,过年也就屈指可数了。
-3-
盼啊盼,日子终于来到了除夕。
热情高涨地帮着大人贴对联,门符,墙画,窗花。灰旧的门窗,在一片艳红的映衬下似重生般鲜红,浓浓的年味呼之欲出。
太阳落下山头。
年夜饭摆上桌了:凉菜,热汤,有荤有素,有小酒。一家人举杯,致过往盼来年,皆是满面红光。
窗外,鞭炮声渐次响起。年终于来啦!
一家人挤在一起,看着春晚,唠着嗑,吃着零食,那一刻,大大的圆满。
-4-
初一一大早,平时赖床的皮娃们早早就爬了起来,美滋滋地套上了全新的行头,再摸到爸妈床头,甜兮兮地说着喜庆的祝词。
爸妈心领神会,一边应和着,一边摸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和糕点。
早茶一般是,年糕,包点,红枣汤,外加一两份凉菜。
囫囵吃完,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不管见到谁,张嘴便是一声声乐呵呵的恭喜。每个人的脸上都一洗往日的辛劳,堆满节日的喜庆。
孩子们聚在一起可劲儿地玩着,闹着,窜着。
大人们则聚在一起打牌,胡侃,窜门。所有的辛劳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空气中弥漫着炮竹味,烟火味,显而易见的喧闹味,这一切都是过年特有的味道。
夜色四合,大家都纷纷归了家,热热闹闹的初一在又一顿丰盛的晚餐中落下了帷幕。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在密集的走亲访友中度过了。
孩子们开心地数着红包,大人们热络地联系着感情。日子喧闹而热气腾腾。
-5-
过了初五,年便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劳作。孩子们也脱下了新衣服,打开了作业本。日子恢复了忙碌而平淡的主旋律。
心里隐约落寞起来,似有不甘。
有寂寞的鞭炮声响起,稀稀拉拉的,更显凄清。路旁的小树也开始抽芽!
对来年春节的期盼复又在心里落下了种子!
记不清从何时起,慢慢地,每到过年,熟悉的老人一个比一个少,陌生稚嫩的面孔一个比一个多。爸妈的白发也一根一根扎眼地冒了出来。
原来,日子并不是漫长无边,更不是遥遥无期。
对过年的期待无法抑制地慢慢消淡。
工作后,有一年没回家,把爸妈接了过来。过年三天,带着爸妈在游人如织的景点与酒店中穿梭着,忙碌热闹。
我暗想:这与老家的清冷氛围大相径庭,爸妈应该会满意吧。
之后某一天,无意间问起我爸,要不要以后过年都在外面过?
我爸迟疑了一会,然后嘿嘿一笑。
我捕捉到这声嘿嘿里面大有乾坤。
果然,老爸开口了”在外面哪叫过年,太累,没啥意思。哪比得上在家跟大伙聚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嗑来得舒坦自在“。
看,年,其实一直没变,它一直在那里。变的只是随着时代洪流而不断更迭的演绎方式!
如果没有了年,便再也没有了归乡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