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 荷
校对:桂香 吉莲
编辑:杨荷 桂香
如果你是倾向诱导孩子愧疚的家长,你会对孩子说:“如果你不清理你的房间,这种行为让我很难过。”或者在两性相处中,你倾向诱导对方愧疚,你可能会对另一半说:“这个星期你每天晚上都出去,这让我很生气。”注意,在这两个例子中,说话的人都在暗示,让他生气的刺激源就是他生气的原因:你让我感到生气,因为你做的这件事,我感到如何,原因是你……
——《非暴力沟通·情绪篇》
这样的例子好像还挺常见的,其实这样也是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是引发我们生气的一个原因,但是它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内在的需要,比如我需要陪伴。我们每个人可能需要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希望他回来,有的人需要的是安全感,有的人需要的是归属感,有的人需要的是陪伴……我们一旦能够通过别人这样的行为,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生气或愤怒,通过愤怒或生气的感受,能够找到我们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
接下来如何满足我们这样的需要,而不仅仅是说,他要收拾房子,他要每天回来。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他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即使他的行为让我们感觉到不可思议,可是他有权利那样做。所以找不到我们内在的核心的需要,我们可能就会在这些事上纠缠,而别无他法,让自己困在那里。非暴力沟通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梯子,让我们从被困的这个境遇里面爬出来。
关于愧疚,他的能量是很低的,愧疚的能量是接近于死亡。如果某个人特别特别的容易愧疚,他的能量很容易低下去,那还不如愤怒,至少愤怒是有力量的。你看很多人,虽然脾气不好,但是他有力量。也有很多人我们认为他是个好人,可是他很容易攻击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做错了,生气都是因为自己,这样非常消耗自己的能量。
在生活当中,我们自己被别人这样说的时候,也有这种体验感。当我们小的时候或者现在别人告诉你,他不开心是因为你怎么样,我们也同样会有这种愧疚的感受。我们如何从这个情绪里面走出来呢?之前讲到过关于哀悼,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练习,让自己从自己的情绪里面出来,而不是陷在那个情绪里。找到我们的需求,我们一旦需求找到了,其实很多的策略都能让我们满足,而不是仅仅这一个策略。
其实愧疚,它也分深层的和浅层的。如果是深层的有可能会变成羞耻,当然羞耻感和愧疚感还不太一样。愧疚,它是非常消耗我们的,我们在心理学上也把它叫做自我攻击。前两天我去南京,*老师现在在研发一个课程,叫开心教练,他就给我讲,你看现在的人无论多么优秀,好多人都不开心,为啥呢?因为我们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我们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看小的时候,我们要听家长的,上了学要听老师的,我们都有各种要求和规范,尤其是到了社会上以后,我们有老板还有社会的规则。
比如,你穿衣打扮会有各种要求,吃饭、走路的姿势会有各种要求,反正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多要求,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哪哪都做的不够好,你就越来越自责,你越是自责你就心里越没有能量。所以现在的整个宇宙,它的能量也是很混乱的,我们现在身边好多人都生病了,这也是内在混乱和外在混乱导致的结果。
在立夏的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让我们的情绪不要大起大落。像这种无论什么事情,别人说他的感受是我们造成的,我们也去探索一下,当我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比如说我感到生气,我感到愤怒,可以去做个表达。如果感到愧疚,也可以不去排斥,此刻我感到有些愧疚,当你不排斥的时候,其实是已经开始接纳的时候,你已经开始疗愈了,你已经慢慢儿往上跳了,最起码不在那个愧疚、内疚里面泡着了、困着了。当我们不知道我们在那个里面困着的时候,是一种无知无明的状态,我们是很难受的,是没有力量的,同时又看不到出口,看不到出路,这个就会让人特别的崩溃。
我们既然知道了,那就时刻提醒自己,少说让别人愧疚的话。如果听到了别人对我们说的话,尽可能的去找到让自己正确看待这个事情的维度,不让自己愧疚,不去自我攻击,而去自我认可,自我接纳,甚至自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