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一个承载着岁月痕迹与家乡记忆的地方。
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坑坑洼洼,记录着无数车轮的辗转与风雨的洗礼。这路,时缓时陡,白天尘土飞扬,夜晚则是一片漆黑,雨后更是泥泞难行。这里的房屋,无一例外都是古朴的窑洞,它们依山而建,与黄土高原融为一体,彰显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坚韧。老窑洞以土砖砌成,新窑洞则以烧制砖筑就,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两块被岁月磨得锃亮的大石头,它们见证了无数家长里短的闲聊与邻里间的温馨互动。
我家便坐落在这一排排窑洞之中,是一间充满年代感的老窑洞。门前的路虽短,却十分平坦,那两块圆圆的大石头,即便是胖子也能悠然坐下。厚重的木门,纹路粗糙,原木色已略显发乌,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出门时,需从门外伸手进去,将大铁链搭在铁扣上,用力一按锁头,那“咔嚓”一声,便是岁月静好的见证。街门道悠长,夏日里凉风习习,成为了我儿时的避暑胜地。
走进院子,一条砖头铺就的小路直通东中西三窑的门前,两旁则是尘土地面,雨后略显泥泞,却也多了几分乡土气息。院子里,两棵巨大的枣树巍然屹立,树干粗壮,树皮粗糙,宛如两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春天,枣树开出细小而翠绿的花朵,宛如雪花点缀枝头;秋天,枣子由绿转红,虽数量不多,却颗颗珍贵。还有那棵小梨树,一年只结两三个梨,以及栽在水缸里的无花果树和石榴树,它们都在中秋节前成熟,无花果的甘甜、梨与石榴的期盼,都成为了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
院子正中央的花墙,是我心中的一片乐土。镂空的设计,砖块上布满绿色的苔藓,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花墙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卉,海棠花的娇艳、竹节兰的清雅、君子兰的端庄、各色菊花的绚烂……它们竞相绽放,为这古朴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东房后面的小窄道,则是我心中的神秘之地,堆满了木柴,总让我觉得里面藏着蜘蛛、蜈蚣甚至蛇类,那份对未知的恐惧与好奇,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窑洞墙上的“天帝爷”画像,下方摆着一块方正的石板,平时用来摆放贡品,也是我每天放学后写作业的地方。这里,东窑住着我家,中间是奶奶的居所,西窑则是五爸的家。每间窑洞的门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最上方是玻璃小窗,既能透光又能观景。窑洞虽不大,只能容下一张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走廊也十分狭窄,但这里却承载了我一半的童年记忆,那些关于家乡、关于亲情、关于成长的故事,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