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华伟付费的一篇文章
在生活中,我一直很羡慕那种特别擅长模仿,能够将别人的肢体动作、声音和语言模仿得惟妙惟肖,听过别人的一段话立马就能快速复述出来的人。真的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在细读了学习家何平的这篇《如何结构化掌握知识》的文章后,我的好奇有了答案。那些在听完别人说话,或者听完课、读完一篇文章就能将其复述出来的人,多是具备了一种结构化思维,也可以说是黄金思维圈模型。
1.弄懂黄金思维圈
学习家何平说:“掌握why、what、how,走遍天下都不怕”。
why:目标、愿景 ,即为什么做。
what:清单、具体事项,即做什么。
how:步骤、行动,即怎么做。
why和what是两种思维方式,即为什么和是什么思维方式。用『为什么』找到内心的极度渴望和目标,用『是什么』澄清要达成目标的具体事项。而how是个体的行为层面。
文章的开篇列举了《非暴力沟通》和白居易写诗的例子。其中《非暴力沟通》的关于沟通四要素的例子让我颇有感触。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在19年看过,还写了2篇读书笔记。如今再回想书中的内容和写的笔记,已然都忘光光了。而此文中,作者用一句话举例就说清楚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位母亲对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旁有两只脏袜子,我很不高兴,我看重整洁,你能不能把它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里”?
正是这一句话,它涵盖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看到咖啡桌旁的袜子是“陈述事实”,不高兴是在“表达情绪”,看重整洁是“说出需求”,而把袜子拿走则是“提出请求”。
如果将这句话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与孩子的对话,那妈妈必定能少很多的大吼大叫与焦虑。
“我那时怎么就没在意呢”,这是我在看完这段话时的当即感受。为什么别人读书都能实现知识迁移,就如学习家何平一样,他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素迁移到了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并创新出了“认识自己”的4F学习法,收录于《学习的答案》一书中。
无论是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一句完整的话,还是4F学习法,这其中都包含了why、what和how,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表达的内容,细细推敲,往往也都有这三者的存在。可以说,why、what和how无处不在,又无所不包。
2.如何结构化掌握知识
学习家何平用“一个人”的知识模型详细阐述了如何结构化的掌握知识。如下图
学习家何平把知识模型分为“双手”和“头与脚”两部分。头代表原理,右脚代表“这个知识的起源与发展”,左脚代表与“这个知识相关的知识”。
左手的大拇指代表what,食指代表why,其它三根手指则代表how。右手的大拇指代表If,它适用于什么条件,其余四根手指头则代表各种例子。
“一个人”知识模型经过作者的这么逐一介绍,自己跟着做一遍,很快就能深入内心被记住。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由『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大问题构建,其他的原理、知识点、例子则都是围绕着这三者来说清和道明的。
如此拆分过后,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课程,抑或是教育孩子,都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模型来将知识结构化,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