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过很多戴耳环的学生,都是少数,多是女生。我不以其为美,但也没觉得有甚大错,只是在带班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地在讲着道理。生命如歌,段段不同,如果每一段生命都能演奏合适的乐章,那样的理想会让我们不负今生。
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恰如这些戴耳环的孩子们,有些可管可讲,而有些却不可管。全在于学生和背后的家庭,家校统一了,管教就能够有所收效;家校不统一,南辕北辙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终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年轻的学生,学业之外总要彰显个性,在教育中,我们常常讲到个性二字,却极其容易走进误区。头发竖起来了,裤腿挽起来了,就是个性?耳环,戒指,纹身,漂亮的手机壳,就是个性?拿个性的“性”字而言,心生为性,心里生出来的东西,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解,吸引人去探究和讨论,这精神上的,才是真个性。而那些物质表面的东西,充其量增添了些许色彩而已。“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学生常以此来宣示个性。其实,焰火或许不同,牌子和生产方式,却是一样的,其实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同那亮闪闪的耳环,摘下来,平凡;戴上了也高贵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班级里,也有个男孩子戴耳环,我欣赏并敬佩着他,欣赏他热爱运动的阳光外形,敬佩他热爱集体的团结之心,作为学校国旗班的班长,每次他升起国旗,我也会站在那里向他行注目礼。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狭义之道风很浓。他也曾有过困惑,任由我见他在面前掩面哭泣,多好的苗子啊,却在管理自己彰显个性的路上逐级迷失。我怕这段青春会留下太多的遗憾,于是常常叮嘱,每发现耳朵上有了东西,便悄悄的帮他取下,对他而言,我取下的或许只是个小玩意儿,但是对于我来讲,我取下的,正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个性”。当一个人真正成熟后,才能体会到那些所谓“个性”的荒谬。因此即使有错,并不在那小小耳环,而在于人。真正的个性,来源于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计划和自我提升,如果连基本的自我管理都做不好,那怕只有“任性”了,世界上任性而为的事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而这些,就连成年人都不容易放下,我又怎能奢求一个孩子去放下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观察,及时摘取,不厌其烦的讲道理,使出浑身解数,说的,写的,批评的,都用于其间,让这个孩子没有耳环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或许我的方法不高明,甚至是笨拙,但我仍然愿意坚持,至少我不愿意给自己留下遗憾。作为一名班主任,有时这种面对也是很苦恼,甚至是气愤的,但是黯然气愤之余,眼前总能浮现出更多学生们阳光可人的一面,总是相信那份阳光终将驱散阴霾,因此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并且一如既往的婆妈着,直到送他离开校园。心中期盼,在将来,或许孩子能够明白那些道理。
耳环不是错误所在,真正不妥的,是那颗浮躁的心和期望与众不同的虚荣,对于孩子而言,如同玉上的瑕,无法刀劈火烤,只能去琢磨,如水一般的磨,这也正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吧!
让耳环去装点它该装点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