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摘》名家散文系列: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这本书,是“作家文摘·名家散文”系列第一卷,按美食、日常琐事、爱情、宠物等主题共分为六辑。精选汪曾祺、黄永玉、莫言、梁晓声、林清玄,苏童、冯骥才、韩少功、王安忆,郭慕清等文学名家的散文作品,把对生活、生命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文笔传达给读者——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世间的妙趣与美好,每一天都活得有情、有趣、有味。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第二部分,往事的酒杯 第三部分,过去的生活 第四部分,这一站到下一站 第五部分,爱情如何对抗时间 第六部分,万物皆有灵。
全书共200多页,我从4月7日开始阅读,用了6天时间,4月12日读完全书。在粗略地读完第一遍之后,再回过头来细细地品味。
读这本书,感悟人生百味。这部散文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勾勒了柴米油盐和人间烟火,又充满了诗意雅韵。追忆爱情,体味人生,描摹宠物,启迪人性。字字珠玑,篇篇大美,文笔细腻,感情充沛。阅读的时候,会让你回想起儿时的天真烂漫,家乡的美食草木,在记忆中皆有深情。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都成了成长中的风景。
第一部分,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共有12篇文章组成。第1篇是汪曾祺的《果蔬秋浓》,第2篇是谢冕的《拒绝乏味》,第3篇是高洪波的《舌尖上的盐城》,第4篇是蒋韵的《城市的幸事》,第5篇是池莉的《沪上有奇味》,第6篇是叶梅的《娃娃过年》,第7篇是迟子建的《故乡的吃食》,第8篇是苏童的《放弃肥肉就像放弃诗歌》,第9篇是沈芸的《老派》,第10篇是张佳玮的《不调味的美》,第11篇是周华诚的《静静地吃一碗饭》,第12篇,也是最后一篇,是郭慕清的《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这12篇文章,全部是写美食的,汪曾祺的《果蔬秋浓》,用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的语言,通过具体介绍江阴的水果店以及各种美食,突出了作者对美食喜欢的同时,彰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拒绝乏味》是北大教授谢冕对美食的态度,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关于美食,作者有一个理念:“该咸不咸,不吃;该甜不甜,不吃;该油不油,不吃。”谢老师最恨乏味,他坚持美食一定要有味够味,要恰到好处的足味。如果不能恰到好处,那么宁可过不能不及,宁可激烈不能寡淡。
作家高洪波为了美食去了苏北的盐城,写了《舌尖上的盐城》,主人接风摆下“盐城八大碗”,之首是“土肥膘”,即炸猪皮。之后,又分别品尝了清香美味的糯米圆和充满兄弟情义的“涨蛋糕”等等。作者还写了盐城的白螺蛳和功夫蟹,盐城台东的鱼汤面等。回家时,行囊中有麻虾酱和野虾籽。
蒋韵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她的《城市的幸事》写作者多次到老师家做客。作为江南苏州人的老师,请她喝西湖藕粉,吃黄桥小烧饼,新鲜桂花糖,喝绍兴酒或者花雕,还有老师特意为作者准备的“莴笋圆子”。文中写道:“在今天,在我们日益进步和喧哗的城市,能有这样一处地方,为我们安静而从容地保留一小碗应时应景的西湖藕粉和新鲜的桂花糖,保留几只富有故事性的玫瑰莴笋圆子,可以说是我们城市的幸事”。
池莉的《上海有奇味》,写自己钟情于上海传统小吃“熏拉丝”。熏拉丝的食材就是癞蛤蟆,并谈到传统的熏拉丝,制作过程非常精致,去皮去毒非常专业,佐料只是用于腌制,从烧熟到熏干要花很长时间,汤汁慢慢收干到含而不露,一只只盘成椭圆形的熏拉丝,线条柔美,清清爽爽,瓷碟摆盘,一色儿温暖烟熏色。说“熏拉丝好比世外奇葩,与俗世之间,只是爱情,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叶梅的《娃娃过年》,写娃娃对过年的喜爱,那些妙处,是童年最有趣的记忆。
迟子建的《故乡的吃食》,通过对故乡吃食的描述,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尽管故乡冬季面临寒冷的困境和缺乏新鲜蔬菜,但通过共同的食物和习俗,人们能够感受到温暖和舒适。这种情感的传达,增加了读者对故乡食物文化的共鸣和情感上联系。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所以我觉得红皮鸡蛋走在两个极端上,出生和死亡。它们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婴儿拖到尘世上,一手又把一个腐朽的生命送回尘土里。”是的,生和死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才会有经历,而我们也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带着那些经历归于尘土。“红皮鸡蛋”连接了生与死,死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苏童的《放弃肥肉就像放弃诗歌》一文,作家说:“餐桌放弃肥肉,就像文学放弃诗歌,放弃的都是传统,这其实不一定是健康的事情。”苏童在离开家乡苏州之前,他记忆中的所有美食其实都与肥肉有关,“一块猪肉,无论怎样烹制,肥肉都是它的灵魂。”肥肉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沈芸的《老派》,通过对老派的描绘,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快节奏,功利主义相对比,强调了传统生活方式中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内涵积淀,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重。
周华诚《静静地吃一碗饭》,这份难得的安静来自于对土地的敬惜,只有亲身体验过田野的苦乐悲欢的人,才会说出“静静地吃一碗米饭,时间多么平凡且重要。”这样的话吧。一碗米饭就是一份约定,一丝敬畏,一种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做事规则。人奔走一辈子,能静静地吃一碗饭,跟静静地做一件事,都是十分值得感恩的事情。
《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是郭慕清的一篇散文。“熬得久,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词,于菜品,于人生,道理如一。”“这世间万物,道理万千,也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把人间烟火放在一只碗里,实在是很有创意。
读名家散文,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语言的朴实无华,表达简练,描写细致,通俗易通,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虽然描述的都是日常饮食之事,却意境深远,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感悟,让人读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