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时周末只是单休日,我记得很多个周六下午都有着宏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大到放晚学时几乎要撑破书包的地步。
这个要背诵,那个要练习;这个得整理成错题集,那个得摘录到采蜜集……一本、两本、三本……书包被理想撑得恨不能张大嘴巴,向世界呐喊:周末万岁。可是到周日晚上,灯下伏案抢作业的那个背影是谁?撑爆了的大书包颓然地瘫在地上,一副消化不良的痛苦样子。这是读书时代经常上演的前一天扬帆后一天抛锚的经历。
又到周末,双休日,虽然不再是学生,但历史似乎又在重演。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总想看书、写字、备课啥的,备课笔记、研修笔记、党员笔记等似乎成了学校到家往返路上必备的道具。
周五晚上跟同学外面吃饭居多,饭后回家陪爸妈掼蛋常有。周六、周日上午,睡到自然醒居多,翻个身又是一觉也是常有。蛰居的上午,下午当然得好好活动活动,在家喝茶打呵欠,出门逛公园跑步,什么也没干,又到华灯初上的时候,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难怪这一天两天都是这么短。
周一出发去学校,看着一本都没有翻开的笔记本,满是歉疚……
突然想起,伴身的笔记君们这周全部按时完成了,很显然并不是周末的功劳。
还记得刚入2019年的时候,有两个愿望:一是不熬夜,二是不要把工作带回家。以为一直没有实现,现在看来实现其实也不难。只可惜了我这颗想当女战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