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定宝宝大方开朗还是害羞怕生的原因有多种。不排除先天原因,但后天环境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一般孩子的害羞怕生,出现在两三岁“社交”的初级阶段,面对陌生的成年人时。这时候孩子对社会交往的规则不熟悉、不习惯,并非不讲礼貌。随着孩子在社交上的成熟老练,害羞怕生的现象会自行缓解。
3.虽然害羞怕生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但并非到了某一天孩子怕羞的现象就会自行消失。大方得体的举止是习得性行为,缺乏学习和锻炼,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就会习惯躲避而变得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
4.学习、锻炼社交规则应该对症下药。训斥、否定只会使孩子更退缩。
1.接纳先天害羞、怕生气质类型的孩子。
先天气质是无法改变的。先天的害羞、怕生并非非常要不得,扬长避短也能成为优势。
2.体谅“社交怕生阶段”的孩子,给孩子慢慢熟习的过程。
(1)不让陌生人或态度生硬、说话大声的人突然接近宝宝,以免宝宝受到惊吓而畏缩。
(2)不强迫孩子对不熟悉的成年人打招呼,在孩子尴尬时及时、善意的解围,并指导正确行为,如“小宝已经在心里叫过叔叔了,对不对?小宝以后会大声叫叔叔的。”
(3)绝对不给孩子“戴帽子”定性,如“这孩子就是害羞、怕生”,以免留下不良心理暗示。
3.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
(1)平时可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是邀请别人来做客,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学习交往创造机会。
(2)父母预先为孩子多做心理准备,如告知会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么人、孩子应有的礼节等,甚至进行模拟演练。
(3)充分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孩子害羞怕生的心理。
4.以适当的方式及时给予引导。
(1)应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例给予交往礼仪、交往规则的引导,使孩子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但不必勉强孩子立即照着做。
(2)通过玩角色游戏,设置一些社交情景,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增加交往经验,而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
(3)通过童话故事启发孩子,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有趣的故事情节能让孩子乐于模仿。
5.锻炼孩子的胆量。
(1)玩“勇敢者”游戏练胆量。应该鼓励害羞的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户外游戏,尝试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脏脏”的游戏,尝试攀高跳下、相互追逐、抢皮球等“危险”的游戏,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磕磕碰碰。
(2)教孩子开口的技巧。教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观察人们对使用礼貌用语和不使用礼貌用语的不同反应,增加孩子开口说话的信心。
(3)善用孩子“闹独立”心理。利用2岁以后孩子“闹独立”时的逆反心理,放手让孩子自理生活,自己睡觉、自己上厕所、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强化探索陌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4)利用孩子有需求的机会锻炼孩子。带孩子到他喜欢去的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众场所,让孩子自己与营业员、管理员打交道,如果孩子不愿开口,就不满足他的要求。
(5)让孩子当小小孩的“总司令”。让孩子和年龄小的小孩一起玩,由此体会处于主动位置、出主意、做决定的“总司令”的快乐,提高自信心。
孩子怕羞的多种原因
1.先天气质:每个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若父母的气质是内向、怕羞的,孩子往往也容易害羞怕生。
2.不安全感作祟:宝宝在婴儿期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如果婴儿期接触的人太少太单一,或者与亲生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容易对人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日后与人相处。
3.缺乏经验:三四岁的孩子初涉社会,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沟通技巧,自我意识却很强,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因缺乏表现自我的信心而害羞怕生。
4.与成年人互动的机会少:父母习惯于与孩子上对下的垂直关系,几乎不给孩子与父母长辈平行互动的机会,孩子无从学习社会交往而害羞怕生。
5.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父母很少带孩子外出与他人交往,或在与人交往时忽略孩子的存在,从不加以指导,而当孩子稍有不当行为就横加训斥。孩子一再被忽略被否定,就容易造成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结。
希望这些文字对需要的家长有所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阳光,像朵朵盛开的太阳花。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