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了两个十岁孩子家长的电话,普遍反应了孩子极容易情绪化,和父母无法沟通,不愿意学习、以及觉得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说实话,当听到家长强调孩子说:“还不如死了算了”,在那一刻,我很心疼,心疼这个小小的生命还没有好好体验这个多彩的世界,就已经觉得世界没有意思,没有可以留恋的,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有多么的孤独,虽然孩子只是说说这个话,未必一定会这样做(希望永远不会)但想法和行动之间往往是一步之遥的距离。我们要警惕!
我们要借由孩子说的话去看到在这背后他内心的感受,我知道他肯定经历了很多的绝望,也许是考试不好,明明已经很难过却还要承受回去会被父母狠批的恐惧;也许是没有朋友愿意跟自己玩的孤独;也许是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作业永远写不完的没有意思;也许是在痛苦、难过之下,从来没有一个拥抱告诉自己:“我懂你,没有关系,慢慢来!”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数据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较上个世纪相比,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家庭挥之不去的伤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思考,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啦?
也许我们会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想当年我们的生活环境可比现在苦多了,吃不饱,穿不暖,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这么丰盈,吃美食,穿名牌,家务活都不用干,怎么还这么脆弱?”
是啊!这一代孩子物质上是极度的丰盈了,可也恰是这丰盈的物质,让我们忽略了孩子内在心理的需要,也许你会说,我们那个时候也没有父母人去管我们内心的感受。
可是那个时候你从出生你就知道,你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你不是那个唯一重要的,不会被捧的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得到了所有的关注和爱,但是除了家里没有人会这样看重他,可是我们又没有教会他学会如何去应对落差,如何把别人也看重。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和兄弟姐妹闹一闹,来完成和同龄人的相处,但是现在的孩子只有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游戏来排除孤独,找到一点价值感。
原来我们可以田间地里的跑,而现在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就是:学校,辅导班、家
原来的我们没有大人管你这、管你那的一份放松和自由,而现在的孩子每天都不断的被要求成为那个别人眼里的好孩子,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
原来的我们要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而现在的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
所有物质的极大丰盈之后,我们更加渴望内在精神世界的富足,但是现在的孩子似乎比起我们少了更多的体验、锻炼,外在的富足和内心的匮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让现在的孩子觉得没有意思。
不少的学生曾经都跟我说过类似的一段话:爸妈都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小屁孩,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不用操心怎么赚钱养家,多么幸福,有什么可愁的,但是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也有太多事让我们觉得不爽,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同学不愿意跟我玩,考试考的也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家长骂……都会让我们产生,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小A说:“有一次,我考试考的特别糟糕,回来后我爸妈狠狠的说了我一顿,还说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笨的一个孩子,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连爸妈都嫌弃自己,还有什么活头,然后我就想割腕自杀算了,我用刀试了割一下手指,哎哟!妈咧!太痛了,我又乖乖的丢了刀子,继续写作业去了。”
我们很诧异这么点小事就让小孩们要死要活,但是孩子的世界就是比成人要小的多,就像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一个棒棒糖可能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孩子没有成人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他们的生命宽度和深度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拓展,你以为的小事,对于你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承受的压力,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父母再忽视了孩子心里的感受,这就造成了我们孩子更大的痛苦。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要让自己做到先知先觉,而不是说非得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了,你才开始注重孩子的内在,而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尝试用一颗好奇心去探索这个小小的生命,她在经历什么?她有哪些感受和渴望?而你可以为他做点什么,让她觉得更温暖?也许是一句对她感受的关心,也许是全身心的倾听她的委屈、抱怨,也许是一起爬个山、看个电影,和她玩一玩;也许是对她的一份认可:你是值得我骄傲的孩子;也许是太多太多…
试着走进你孩子的内心,让她知道:你永远是她温暖的港湾!
祝福所有的孩子茁壮成长,成为自己!
祝福所有的家长温暖有爱,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