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跨年跟往常一样平凡,看看电视,刷刷手机,甚至连书多没有多看一页。半夜醒来,朋友圈里朋友们都在告别过去,憧憬着未来。思绪万千,是时候对过去做一个总结了。
工作这么多年,感觉今年是最快的一年。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这种时间的客观相对性,来源于速度。当然,在“感觉”的语境里并不适用。这种主观的相对性,大都来自外在世界的繁杂以及内心世界的不安。
2024年讨论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大环境”吧,大环境不好感觉都是共识。很多事情做不好,以前可以以“疫情”作为挡箭牌,现在可以以“大环境”做挡箭牌。我估计“大环境”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获得这么多人的关注。
2024年第一个收获就是需要做好事实与观点的分离。“事实”与“观点”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仔细分析才发现,工作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都是由于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大环境不好”——这里面“不好”就是主观的,即使再多的人认为“不好”,我相信一定有“少数人”认为存在好的“大环境”,这些“少数人”也在这种环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人是关注大环境本身的人,关注“大环境”本身的客观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我在2025年,能够跟“少数人”一样,积极找到“大环境”的有利位置,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工作后逐渐开始带团队,跟团队讲的一个理念就是积极、乐观、向上。希望大家遇到各种问题时,能够积极乐观向上的看待,解决外部问题之前,先解决内部心灵的认知。很多时候同样的一个客观事实,看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解释,这种不同的解释会构建自己认知的故事线。良好的故事线会让人内心更加平和,解决问题也会更容易。很荣幸,目前团队的骨干大都可以保持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在各种不利情况下,重大项目依然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交付。在此,真心感谢团队的各位小伙伴。希望在2025年,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心态。
然而保持良好心态,需要强大的“心力”。所谓心力就是一个人的内功,你会的各种工作技能实际上只是招式而已。心力不足,招式再好,难成大器。然而心力这种东西,有些人出生好,原生家庭会自动传授。像我们这种草根,心力的获取只有靠自身修炼和领悟。修炼了这么多年,粗浅看心力的核心体现就是内核的坚韧与自我意识构建。内核的坚韧外在体现就是任何事物影响不会轻易摧毁内心,从而导致情绪崩溃;然而,一旦坚韧度不够,外部力量过于强大摧毁了内心的屏障,自我意识构建能力就会上场,帮我们快速构建一套新的解释框架,战无不胜。
一直在做心力修炼的事情,追求内心与外在的统一,希望能够对抗这种外在的繁杂和内在的不安。这也是我持续不断阅读的原因吧。今年读了不少好书,有看起来高级的《世界秩序》《以利为利》《格调》;有看起来浪漫的《人间词话》《苏东坡传》《蒋勋说宋词》;还有看起来文艺的《雪国》《推拿》《我的阿勒泰》。我比较喜欢两种选书方式,一种是阅读经典,最好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另外一种则是“不期而遇”的相识。看书看多了,更喜欢第二种带来的不确定性惊喜。这也是喜欢去图书馆的原因吧。在图书馆漫步,一眼扫过去,被书名、颜色和包装一下吸引,驻步停留。从书架上取下,手指翻开,书香气扑面而来,目录、主题、文字风格正是所爱。这种不期而遇的美妙感觉不亚于谈一场恋爱。
人最宝贵的实际上就是时间,我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实际上决定了人生态度和未来。
希望在2025年,戒手机,平均使用时间能够降低30%,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妙。
希望在2025年,继续修炼心力,内心与外在更加统一,希望能够达到大学校训“知行合一”境界。
希望在2025年,能够对自己好一点,锻炼锻炼身体,老胳膊腿的,用进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