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萧红的《生死场》,我不仅更深切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幸福,更看到了女作家萧红的细腻观察与有力表达,正如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文中通过赵三、二里半、金枝三个家庭的描述,描述了年轻时血性、敢干的赵三;对苦难生活没太多言语、内心充满反抗的王婆;不愿重复命运却无出路的平儿,以及二里半(一条腿短)的俭省、麻脸婆(缺点心眼)的生产,还有重复上辈子命运的金枝、成业一对年轻人。文中通过对多个人物命运的描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北方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死,活着的劳作、无奈、愁苦,我们找不到欢乐。我被萧红的描述吸引了,环境、人物、心理,无一不把人带入到那个贫穷的年代。
要说我最欣赏的人物当属《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即使寄人篱下,也要为自己的女人争取到自己能争取最大的温暖之处——磨坊的一角,自己的女人死后,没有在众人的议论声中颓唐,而是亲手喂养刚出生的孩子,孩子成长的满足常挂脸上。命运没有给这个男人显赫的地位,给了他一个女人,他倍加呵护,给了他两个孩子,他便给予生活无限希望。
各类人物的命运在萧红的小说中全景展现,不愧是鲁迅先生亲自提携与栽培下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然而,命运却只给了这位女作家短短的31年生命(1911——1942),我为之叹惋。
读萧红的小说的我仿佛经过了一个世纪,又回到了现实。感叹现在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然而,现实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满足?!——真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