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营销是一系列以线上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看起来与传统营销是存在渠道和方式的差异,但最实质的差别在于对用户的洞察与互动上。
数字化营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传播渠道是数字化的,如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官网等;第二:用户行为是可被测量与监控的,从统计层面如阅读量、访问量,从单一用户层面如某个用户的浏览偏好。
第一个要讨论的区别是对于用户的洞察和分析
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消费者调研,分为定量和定性,定量是以统计数据说明趋势,定性去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这里常常涉及到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会根据某些维度如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爱好等为细分人群定义,如白领丽人(女性、25-35岁、办公室白领、月收入在5000-20000元、关注时尚等),职场妈妈(女性、25-35岁、办公室、有宝宝)等。
在投放广告时,我们会将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对比,发现人群的偏好差异,比如白领丽人会更喜欢干练、时尚的广告风格、职场妈妈会更喜欢温馨、带有宝宝画面的广告,再结合产品的定位去选择投放广告的类型。传统的调研方式为了保证客观和随机性,会采取比如街头采访、电话访问、上门拜访、在线问卷等形式,记录被访者的基础信息和问题答案。
不同于传统的调研方式,数字化营销对于用户的调研更加客观,原因在于它是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网站会记录用户的访问路径、感兴趣的内容、搜索的关键词、以及访问来源,这些数据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标签,这些用户标签来定义和预测这个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这在电商平台的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随着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发展,消费者很难再用笼统的分群方式去定义,同等收入人群因为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偏好和需求都相差迥异,用户会被细分到非常微小和多样的维度,细致到每一个用户都是无法归类的,即千人千面,以至于传统的统计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对每个用户的多维度分析了。
明天我们继续讨论从触达用户的方式和精准度去分析数字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后天我们继续讨论从效果评估的角度去分析数字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