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它把万物当作稻草扎成的祭祀用的刍狗一样。

圣人无所谓仁爱,他把百姓都看作刍狗一样。

天地之间,不正像个风箱吗?

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它,产生的能量就越多。

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

【解读心得】

1.天地万物皆有所属,天地万物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万物不因天地之仁而生,百姓也不因圣人之仁而生。他们共生的原因,是一种客观上的互相需要,相辅相成。这就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看事物、看问题。

2.天地真正的惠泽,就是顺应自然大道,让万物自然生长;圣人真正的仁爱,就是施行无为而治,给百姓一定自由,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天地之间,虚静辽阔,充满万物生存的元气,也正因其虚静,如拉动风箱一样,保持生命的激情和力量。而天地之间的人,要透过这个自然大道,认识到社会和人生之道。只有天地人保持一体,天人合一,才能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4.施政不能言辞法令过多,因为这违背事物的自然生存之道,必然导致灭亡。所以老子主张,要行不言之教,行无为而治,让百姓自己发展自己。

5.作为个人,如果想保持不竭的生命激情和力量,就该法天效地,保持中心的虚静,充实内心,少说多做,这样才能保持无穷元气,拥有智慧和源源不尽的生命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