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考试结束、无法在班级里组织学习的情况下,想到了用钉钉在线课堂的方式,带学生学习一首儿歌《青蛙最伟大》。
我不想描述整个学习的过程,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反观自身:我是怎样在这堂课中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呢?
坦白讲,之前的课堂多是不走心的,纯粹为了任务而教,生怕自己偏离了教学主题,把自己和学生全部放在“考试”这个目标下,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尽管我内心极排斥这种极功利化的教育,可周围的人大都如此,我发现即使我不布置家庭作业,有家长也会催着要作业,而延时服务表面上不再把作业带回家做了,可另一面却催生了老师为延时加作业——无内容可讲,刷题吧。
那天定的是下午三点开始直播,两点半左右我打开钉钉,看到有位家长私发了这样的消息给我:老师好!我今天才听孩子说卷子没做完就交了,空了好几道题。我想问问是今年的考试题难还是他在考试的时候磨叽耽误时间了,他平时在学校学的咋样?有没有特别弱项的?麻烦你给我说说,我好趁暑假时间让他再好好学学,巩固巩固。麻烦你了,平常他在家做作业的时候,除了看图写话有点费劲外,别的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没想到考试的时候给来了这么一下,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也愧对了老师你这一年来的辛苦付出了,真是…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表情流泪)
我看完后很震惊,尤其是“愧对了老师你这一年来的辛苦付出”让我惶恐到极点,事实上这位同学是班上特别优秀、稍有些腼腆的男孩,而家长在言语中透露出对孩子的焦虑简直让人无所适从,尤其我在这当中感到了极大的反差:一个努力好学的孩子面对一个只看成绩只盯缺点的家长。
我相信这不是个例,我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任凭我再努力,家长也只会看结果且结果往往是不够理想,即使已经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也只会得到一句貌似忠告实则打压的话:别骄傲,下次说不定就没这么幸运了!
写到这儿,我要把视线的焦点转过来,作为教师的我,又如何回应这位家长的焦虑呢?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在学校我领着孩子们参与了气球宝贝活动、 六一儿童节那天让孩子们写下儿童节的心愿制作美篇发给家长、领着孩子们跟着 兔姐姐学习《闪耀明天》的舞蹈,我的内心在跟随勇气读书会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从最初一脑门的问题、焦虑的状态转为敢于直面问题、探求的状态。而随着课堂上看似与语文教学无关的活动的开展,我从这些活动的受益超出了任何用言语表述的范畴。气球宝贝活动中让孩子们守护蛋宝宝,在最后一节总结时,开直播请家长一起观看,保护好蛋宝宝的孩子一一展示自己呵护的小生命,并拥抱我准备的布娃娃小鸡(喻意生命诞生了,迎接新的生命)而没有保护好蛋宝宝的孩子也同样拥抱小鸡,并说下次要保护好它。后来查看了数据,虽然只有十一位家长参与直播观看或看回放,我依然很满意自己有勇气开放课堂,愿意全身心投入。也是出于自己从焦虑中走了出来,我在离正式直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用文字这样回复道:其实我还是建议不要太在意知识层面的,我现在正在努力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在活动中体验,而且不用以一次的检测就随意评价孩子(尤其是语文卷第一题在出题意图上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让学生给几个大写字母排序,有点故意刁难学生的感觉),我能感受到作为家长的焦虑,可是把这种焦虑转嫁给孩子更是错上加错。也许你并不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去年他曾因自己偶尔一次考试做错题没有得到高分而在课堂上一直哭,无声地哭泣,能看出来他真的特别难过,当时我只是在心里有个小小的问号:其实也八十多分了,再说能看出是不小心做错的,怎会如此难过呢?我当时只是安慰他下次可以避免粗心,鼓励他进步。这个学期其实他一直表现都很好,而且很明显的孩子更快乐了。我是刚看到你发的消息,我想说你应该允许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他一直很优秀,可是压力也很大,所以我想提醒你作为家长千万别把分数当成评价孩子的方法,当你 看重分数时,直接否定了孩子体验、学习的过程,难怪上面的事情上孩子会因分数偶尔低了一次哭得那么难受,当你把分数看成一切,他也内化了分数就是一切,没有得到高分对他来说就失去了一切。可是分数真的是一切吗?这种思维是非常可怕的。不要逼孩子做作业,跟他交流对话,让他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开心幸福的、眼中充满对世界好奇和期待的孩子,这才是家长包括老师需要做的,我很开心在考试前那么单调的做题中间带孩子们参与了几个活动,尤其是“525我爱我生命中的这一天”,其实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后来我带他们做暑假作业上的快乐阅读,本来说了教他们唱歌,因嗓子不舒服改成做手工,利用快放学的一点时间教了一下,后来下午我看到他叠了三只青蛙,玩得很开心,建议你可以陪孩子聊聊青蛙,换一种方式,俯下身从孩子的视角,会发现其实我们都要向孩子学习。建议暑假多一些亲子活动,多展示你对他无条件的爱。放轻松,今年连成绩都不公布了,80分以上是优秀评为A。在我看来孩子是如此努力以至于有好几次延时课都放学了,他仍然留在教室坚持写完最后几行字,非常自觉,所以别再要求太多,反过来要求自己吧,有时候对孩子的焦虑,其实是对自身的焦虑。无论当好老师还是好父母,都需要不断学习。
把上面那么长的信息编辑完,实际也让我清晰了即将开始的直播中我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开放的空间,邀请家长陪孩子一起享受整个过程。而我全身心投入了整个过程,里面的环节都并非提前想到,只是感知当下,带着我的热爱。开放空间也必然会冒很多险,不知下一秒会出现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节课只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式才得以这样呈现,可是我想问,假如中国的高考制度一直存在,学校一直没有变化,家长一直焦虑,那老师也一直等待外界条件具备才去做出实质的变化吗?而真相在《教学勇气》中已然揭晓:假如这种外部的教育结构不是根植于最压迫我们内心世界的特征之一——恐惧,就根本没有力量将我们分离得如此之深。一旦没有我们的支持,这些教育结构就会崩溃。也就是说,一切源于教师自身的分离,如果教师能不断地实践自身认同和完整,如同一根杠杆,能撬动整个世界。我在我精神力量的驱使下不免展开这样一幅愿景:未来我依旧在每节课开始时会担心、紧张,而一旦进入我想带孩子们去探险的景致当中,我全身心地投入让我忘记了恐惧,我用自己虽笨拙但真诚的话语和动作与孩子们互动,也鼓励他们互相鼓劲,就这样一步步接近秘境,寻求小至一个问题大至生命、宇宙的“道”,而这假如是我的课堂中一处宁静的革命,那么聚无数“于静悄悄中改变着的课堂”,教育终会实现它真正的目的——身心健康的人,教师的幸福感、学生的幸福感以及家长的幸福感全部源于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只有一个尺度衡量:就看你走不走心。
之前听塔塔老师在“未来U我,SUN发光芒”活动中的小组讨论时讲到未来教师最重要的是“觉知力”,是吴国珍教授所说的“内在操作系统升级”。此后我要做的就是感知到一点,立即用到实处,再反思、再操作,直至完成内在操作系统升级。
以上是对一粒沙活动的回顾中,捕捉到的些许想法,因为我回看了两遍直播,越看越不知道怎么写,只好跳出来写下这些冗长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