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听孩子说没什么好给父母谈的,或者听到家长抱怨说孩子越长大离自己越远越没话可说。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与孩子一直都有天可聊呢?
我想作为父母来说要保持对孩子的关注,想孩子所想谈孩子所谈,在孩子牙牙学语时,父母总是满眼是爱的逗着孩子哦哦啊啊呀呀的单音节发音,基本跟孩子是眼神表情动作交流,再后来孩子的眼里充满疑问好奇,总是问父母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父母就是孩子的天,权威又安全,睿智又全能。慢慢地孩子长大上中学甚至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开始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再那么厉害那么权威了,甚至有时候发现父母居然还有不知道的偶尔父母也会说错话做错事还不如自己,这时候开始父母也得调整心态更要努力学习,关注孩子关注的,了解孩子感兴趣的,聊天自然就能同频共振了。
如果还是停留在自己是父母是权威,必然会在孩子面前碰壁。孩子越长大越独立,越会对人事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知不觉中还孩子已经长大成了别人,平等的站在父母面前,要求话语权和平等交换思想的机会!如果不满足这样的待遇他们宁愿不说,或不屑于说,慢慢隔阂就会出现,无效交流逼迫交流给彼此都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所以作为父母要不停地学习进步跟上孩子的步调,才能与他谈天说地话桑榆!
附:本来这个周末跟孩子没联系,心里还想着也没啥好说的了,无外乎说天冷了多穿点吃好点有钱没之类的没用的口水话,翻圈时看到很少发圈的孩子发了三联生活周刊做的一个关于消费的视频,赶紧很认真的看了一遍。
没想到再晚些时候孩子却突然打电话过来了,寒暄几句家常话,我们就热火朝天地讨论起那个视频里的内容来,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还滔滔不绝起来了,顺便又分享了在他在知乎上看的一些内容,逻辑很清晰,评价也比较客观,典型理工男模型。
这是一次愉快地聊天,大家都交流了自己关于消费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也在讨论中树立自己的消费观。很值得,于是分享给大家,只有与孩子有共同关注点,才能真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