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教师节
[文|台城柳][原创、杜撰]
“孙葫芦”原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葫芦”原名叫孙鸿胪,只因他为教严苛,对学生要求较高,所以学生背地里都叫他“孙葫芦”。
“鸿胪”本为古代官职,相当于国家的外交官。通常由学识渊博、礼节练达之人担任。光绪年间,鸿胪一职废置,他的祖父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鸿胪。
孙葫芦也算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青年时留学西洋,学习过西方先进理念和文化;也曾下过乡,改过造,被人指着鼻子骂“臭老九”。也算是见过世面,遭受苦难,终成饱学之士。
如今孙老六十有九,依然精神矍铄。虽然有心再为国家多培养些人才,但也已经从教育前线退下四年之久。
前不久他收到学生王强要来拜访的消息。提起这个王强,孙老气得牙痒痒,他“孙葫芦”这个外号就是这小子最先提出来的。但这小子确实天赋极高,是孙老所看好的。王强先以几篇优秀的论文让世界历史学专家为之侧目,后以优异的GRE考试成绩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这王强也是够跋扈的,不仅在他的课堂上呼呼大睡,而且还当众质疑孙老的观点,面争庭论下以孙老面红耳赤的结局告终。当初孙老为了磨砺这小子的心性,硬是不给他批论文通过。王强破口大骂:“孙葫芦,我看你是成心为难我!”
平心而论,王强的论文已经写得非常优秀了,孙老让他一遍遍修改,就是要磨一磨他急躁、骄傲的性格。摊上这样一位优秀,但又总爱和自己作对的学生,孙老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怎么说王强也算是自己的得意门生,他到不会为学生时王强不尊重自己为之介怀,只愿他留学西方归来能沉静一点跋扈、骄傲的性子。
王强来时,孙老在整理文献资料,随即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邀王强客厅待茶。
王强见了孙老很是开心,丝毫不为当年琐事影响师生情谊。他像流水一样滔滔不绝讲述着在西方的经历和见识。期间似自豪,似卖弄对孙老讲自己又获得了那些成就。
孙老好几次想插话都没插进去,王强讲述起来兴奋极了!孙老摇了摇头,微笑着听着。他从茶几下取出一只茶杯。
“老师,我不渴,您喝吧。”孙老没有理会王强,接着拿起茶壶开始往空杯子里倒茶,王强还在讲述。
当杯子里的茶快盛满时,王强道:“老师,别倒了,满了!”
孙老还是没有理会他,自顾自的倒茶,王强怔怔地看着茶水溢在茶几上。王强不明白老师的意思,疑惑地看着老师。
“‘满招损,谦受益’,茶杯里的茶如此,做人如此,王强,你的性子得改改啊!”
王强若有所思地盯着溢出的茶水,随即起身深深向孙老鞠了一躬,“感谢老师教诲!”